此后,俄方做出了两个明显的举动:将石油出口税的调整间隔时间从两个月缩短至一个月;宣布将加大与欧佩克的合作力度。
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副总裁费敦11月17日在《导报》上发表文章,倡议俄罗斯加入以中东国家为主导的欧佩克。他表示,俄罗斯和欧佩克成员国的石油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85%,开采量则占53%,两者联合将有利于维持石油供应和定价方面的稳定。当月25日,俄罗斯能源部长什马特科表示,俄方不排除与欧佩克共同削减石油产量以稳定油价的可能性。
另外,俄罗斯还在核能领域方面,极力拉拢中东大国伊朗。这既迎合了伊朗希望开发核能的愿望,也有利于俄罗斯在中东扩大自身存在并与美国周旋。伊朗媒体11月报道称,在推迟多年之后,伊朗首个核电站——布什尔核电站将在2009年建成。俄罗斯方面已根据俄伊两国签署的合同向伊朗运送核燃料,用于核电站建设。今年10月,伊方表示,俄罗斯将向伊朗提供1000吨核燃料,以便确保造价10亿美元的布什尔核电站顺利完工并正式运营。
能源外交的得失
俄罗斯近年在全球范围内推行能源外交较为顺畅,得益于其横跨欧亚的特殊地理位置,日益恢复的综合国力,制定长期的能源战略,以及保持政府、企业、学界和媒体之间的联动。而且,俄罗斯本身既是能源出口大国之一,又是能源进口国为主的"八国集团"的成员,因此它往往注意兼顾两方面的诉求和利益,从而采取的策略更加客观和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俄罗斯在与外国签订油气合作文件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发展其他领域的合作。比如,与白俄罗斯商定以卢布结算能源供应,与委内瑞拉讨论建立合资银行以解决能源结算问题等,意图将卢布打造成世界储备货币,最终实现将莫斯科建成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的宏伟目标。由此,能源不仅是俄罗斯的"另一种武器",而且还具备了开发"衍生品"的功能。
当然,需要承认的是,俄罗斯的能源外交也带来了副作用。俄罗斯《新闻时报》刊登的题为《"能源超级大国"的得与失》的文章指出,俄罗斯与其他国家的能源关系氛围恶化了。外交武器的相对缺乏(军事政治影响力。信息及"软实力"等都落后于西方国家)迫使莫斯科更加倚重能源杠杆,这尤其令外部伙伴紧张,因而加强了反对俄罗斯提议的力度。
来源: 新华社 作者: 赵嘉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