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中小企业成为节能瓶颈 河北是我国钢铁产量第一大省,钢、铁、钢材产量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钢铁是这个省的支柱产业,钢铁能耗占工业能耗的45%,而工业能耗则占社会总能耗的70%以上。
河北有大大小小200多家钢铁企业,其中除少数是国有大型企业外,民营中小型钢铁企业的数量占7成。受资金、生产规模、管理水平限制,河北中小钢铁企业成为节能降耗的瓶颈。如何将为数众多的中小钢铁企业能耗控制住,成为棘手的问题。
资金约束,成为中小钢铁企业能耗控制的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国有大型钢铁企业邯钢集团为了节电,投资9.3亿元建设燃气蒸汽循环发电机组,每年利用回收的煤气可发电6.7亿度,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中小型钢铁企业显然不可能舍得在节能上如此大手笔动作。
涞源奥宇钢铁有限公司办公室的甄慧民说,政府已经与他们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企业也意识到,节能降耗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好处。这两年他们也一直在这方面努力,包括高炉煤气回收、实施喷煤技术、污水一体化处理、转炉二次除尘、回收氧化铁粉末以及氧气,这些项目投资加起来不是小数目,一些小钢厂受资金限制,想有所作为也心有余力不足。
甄慧民说,由于贷款难,奥宇钢铁节能降耗技改项目投资全部来自自筹资金,这也得益于近段时间企业效益好。一旦遇到市场“转阴”,钢铁价格下跌,企业自身都难保,就别提节能降耗改造了。
“中小钢厂能耗降不下来,还由于装备档次落后。就像电器一样,老式的总比新式的费电。”一位在邯钢工作20多年的老员工说:“这些设备上马时就先天不足,虽然经过技术改造可以把能耗降下来,但能力有限。比如,小高炉可以进行喷煤改造,但喷煤量有限,煤多了就会喷不进去,能耗就降不下去。”
钢铁行业不仅要求企业具备产品制造功能,还要求其具有能源转换功能。例如,煤在冶炼过程中会转换成热能,这部分热能如果回收起来还可以再利用。大部分中小企业生产规模小、能源转换能力差,余热、余能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由于不能带来可观的效益,企业也就没有足够的动力进行投资改造来回收这部分余热、余能。
节能降耗是项硬功夫,要求企业具备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这同样成为中小钢铁企业能耗控制的一道门槛。中小企业包袱轻,运作成本低,只要能维持下去,就不愿考虑通过管理的细化降低能耗。他们各自为战,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不肯接受大型钢铁企业的整合。
编辑点评:现在钢铁行业属于高成长期,市场拉动企业扩张,粗放经营就有效益。一旦钢铁形势不好了,企业就必须向规模和成本要效益。中小钢铁企业长期在低水平上徘徊,能耗不可能有大幅下降,亟待增强钢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必须把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结合起来,规范和引导本地区钢铁企业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