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直径不足3米的圆球,一天能发100万度电,足够一个中型城市的工农业需求。这就是核电。 从2003年开始厂址普选,到2006年12月蓬安核电站现场可行性研究启动,四川人的核电情结,已在心头萦绕3年有余。除了水电、火电,未来5年,四川的电力板块上能否出现核电———
历经选址、初可研、确定修建主体等众多繁杂的工序后,推进3年之久的四川核电再度风生水起———标志着前期工作进入“转折点”的现场可研全面启动。2006年12月6日下午,抵达蓬安的核电专家、西南电力设计院总设计师付强受命承担21个可行性研究专题,他称,可研报告计划于2008年完成并送国家评审。
几乎在同一时段,省核学会秘书长胡明刚率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单位的12名科研人员,走进广东大亚湾、岭澳核电站参观考察。“广东核电发展速度惊人。”回川后,考察团成员直叹“大开眼界”、“危机感顿生”,自愧弗如。
自2003年8月首次进入四川决策层视野,3年多过去,有关四川核电的神秘面纱,始终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备受公众关注和猜度。
“一切都在严格按国家规定和程序进行,核电站的初可研报告已经审查,项目建议书已经上报国家。”2006年12月30日,省发改委副主任李亚平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现场可研工作结束后,将继续扎实、加速推进各项工作。
一号提案:电能紧缺,四川渴望建核电站
内陆先行:国家发改委委托进行厂址评审
“我的家里装了分时开关。”2006年3月7日,北京,全国“两会”。四川代表团小组会议上,朱长林代表的一句话,再次引起大家对四川建设核电的热盼。
分时开关,是一种控制用电时间的小器件。在当前四川实行分时电价的情况下,这种能自动控制一些家用电器在午夜以后才启动的装置,可以为居民省下不少电费。
“用这种装置可以减轻高峰期电网负担。”这位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