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9185  添加时间:2007-1-11 【 打印此页
 
电能紧缺渴望建核电站 四川潜能:核电圆梦进行时

    一个直径不足3米的圆球,一天能发100万度电,足够一个中型城市的工农业需求。这就是核电。

  从2003年开始厂址普选,到2006年12月蓬安核电站现场可行性研究启动,四川人的核电情结,已在心头萦绕3年有余。除了水电、火电,未来5年,四川的电力板块上能否出现核电———

  历经选址、初可研、确定修建主体等众多繁杂的工序后,推进3年之久的四川核电再度风生水起———标志着前期工作进入“转折点”的现场可研全面启动。2006年12月6日下午,抵达蓬安的核电专家、西南电力设计院总设计师付强受命承担21个可行性研究专题,他称,可研报告计划于2008年完成并送国家评审。

  几乎在同一时段,省核学会秘书长胡明刚率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单位的12名科研人员,走进广东大亚湾、岭澳核电站参观考察。“广东核电发展速度惊人。”回川后,考察团成员直叹“大开眼界”、“危机感顿生”,自愧弗如。

  自2003年8月首次进入四川决策层视野,3年多过去,有关四川核电的神秘面纱,始终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备受公众关注和猜度。

  “一切都在严格按国家规定和程序进行,核电站的初可研报告已经审查,项目建议书已经上报国家。”2006年12月30日,省发改委副主任李亚平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现场可研工作结束后,将继续扎实、加速推进各项工作。

  一号提案:电能紧缺,四川渴望建核电站

  内陆先行:国家发改委委托进行厂址评审

  “我的家里装了分时开关。”2006年3月7日,北京,全国“两会”。四川代表团小组会议上,朱长林代表的一句话,再次引起大家对四川建设核电的热盼。

  分时开关,是一种控制用电时间的小器件。在当前四川实行分时电价的情况下,这种能自动控制一些家用电器在午夜以后才启动的装置,可以为居民省下不少电费。

  “用这种装置可以减轻高峰期电网负担。”这位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解释。

  水能资源丰富的四川,水电与火电之比大大高于全国水平,加之径流电站多,存在电网调峰能力差的结构性问题。改变这一状况,最简单的办法是上火电,而四川是一个煤炭资源较贫乏的省。

  尴尬背后,表达了四川对核电的巨大诉求。

  时针回拨到2003年8月29日下午,一场特别的“知识讲座”在省委大院一个大会议室悄然举行。作报告的两个人,一位是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名誉院长杨岐,一位是国际原子能机构原副总干事、著名核电专家钱积惠。“核电风暴”,让聆听报告的省领导和省级机关250名代表接受了一次“核洗礼”。

  “四川正向建设西部首个核电站的目标而努力”,“省委将慎之又慎地讨论实施方案”,“集思广益,争取在四川办成此事”———讲座之后,省委、省政府领导画龙点睛。这一意愿,被有关人士看作为四川发展核电“有利的支持和动力”。

  在此之前,四川核电之梦正在鲜为人知地大打“提前量”,筹备小组组建、专家论证小组成立、合作伙伴的筛选和建设方案的论证,紧锣密鼓。拥有非常强大的常规岛技术能力的西南电力设计院,拉开了“大浪淘沙”的核电选址,经卫星、航拍等先进测量手段,区域分析、图上选点、多次现场踏勘后,从普选的20个中筛选出6个候选厂址,再精选缩减为4个。

  一个月后,省委常委会通过《关于四川发展核电的看法和建议》,由副省长王怀臣挂帅,核电项目领导小组随即宣告成立。四川的核电站建设,由此走上圆梦之旅。

  2004年9月15日,近百名中国核电业人士聚首成都,核电厂址评审会隆重登场。位于南充、泸州和宜宾的4个预选厂址,通过国家电力规划设计院众多专家预审,全部被认为符合核电厂的建设要求。四川一度成为媒体的焦点。

  其时,在各地展开的新一轮核电冲刺中,四川并未排在前列。据负责四川核电项目厂地评审的国家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赵洁透露,至少11个省市提出了核电发展计划,其中有4个省已完成核电厂址选择等前期工作。“现在内陆的能源需求很大,各地上核电项目的心情都很迫切。”

  据了解,修建核电站涉及到巨大的投资和安全、环保以及与水电、煤电关系等问题,国家审批工作慎之又慎,须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

  究竟“花”落谁家呢?谁能掘得内陆核电“第一桶金”?尚不得而知。但来自民间的声音一直很持久。2004年,电荒、煤荒、油荒……能源的持续紧张状况让人喘不过气来。如何破解煤电油运吃紧的“瓶颈”,成为关注的热点。

  2005年1月,四川“两会”,应对电能源紧缺被列为一号提案。成都代表团杨大陆、张世昌等13名人大代表联名递交提案,建议四川尽快建设核电站,把核电纳入电力发展总规。

  沈国俊代表同样关注核电。2006年3月,全国“两会”,他提交了《请求国家将南充核电站纳入国家中长期规划》的建议。身为四川省核电筹备领导小组副组长,沈国俊的提案将理由摆得一清二楚:最近几年,四川有可能出现新一轮电力紧缺;经国家电力规划院专家组评审,南充厂址被认为十分理想……代表呼唤四川“核电梦”早日变成现实。

  “在抓紧建设沿海地区核电站的同时,国家开始规划有条件的内陆省份发展核电。”机遇当前,沈国俊代表、杨岐委员不约而同地建议国家将四川省列入国家核电发展中期规划,支持四川建设核电站。

  和着民间的呼声,2005年5月,四川第一个大型核电项目———4×1000MW工程初可研收尾。年底,项目建议书上报至国家发改委。

  选址角力:优中选优实事求是

  花落谁家:最终要靠科学说话

  蓬安县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嘉陵江在这里打了个大弯,拧成一个巨大的环型半岛。它三面环江,一面连接陆地。天然的地理优势,使得这里脱颖而出,成为从20多个核电厂址中胜出的“幸运儿”。

  庆祝的鞭炮声早已散去。2006年12月27日,记者驱车来到这个小山村,公路边、建筑物上,依然到处挂着“支持核电建设”等内容的标语。


乘船渡过嘉陵江,登上一江相隔的山头上俯瞰,滔滔江水环绕而过,站址宛如半岛。站在山头,知情的当地人感慨地说,这里地理环境特别好,上世纪60年代,国家曾在此勘测拟建火力发电站,但最终未能如愿。如今,核电站选址在此,老百姓都很支持。
  “既要靠海,又要有山,还不能离居住区和工厂太近。特殊的运行方式和环境,使核电站的选址必须慎之又慎。”全程参与选址的核电专家、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高级工程师李杰对记者说。选址和安全问题,是核电站建设必须首先考虑的主题。除此而外,靠江或者靠海,有水可以利用,也成为必需。

  从20多个可能厂址中筛选出6个候选厂址,再从6个初步优选的厂址中选出4个,然后进行“四选二”比优,最后选定目前这个地方作为四川建设核电的首选厂址。可谓“优中选优,科学决策”。

  2005年8月5日,是核电评审会的最后一天,蓬安、南部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下午4:30,经过地质、水文、气象、环评等资深核电专家两天时间7次“论剑”,核电厂址最终花落蓬安。“这是目前四川已评审的厂址中,经济和技术指标最好的。”赵洁如此评价。

  南充沸腾了,蓬安成了不夜天!当晚,成千上万的人敲锣打鼓走上街头,像过节一样庆祝这一喜讯。

  “除开增值税,两期工程建成后,税收将达到36亿多元,地方可实现税收10多亿元。到那时,蓬安县就可以跻身四川、全国前列。”县长邹平豪情展望。

  慢工细活:“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安全环保:“已是一项成熟技术”

  每一拨专家的到来,都会在蓬安县引起不小的震动。在厂址所在的小山村,记者问:“若建核电站,你们都要离开世代居住的地方,愿意吗?”51岁的村民钟进勇打着“哈哈”说:“没得关系,为了国家和大家的利益嘛!”

  自2006年初《中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获国务院通过,核电发展进入国家意志后,夹杂着的朴素民意,也同样在这个小山村得到尽情表达。“厂址就是一种资源。”目前,厂址规划区内实现了“五无”,无布局工业项目,无发展经济类林木,无新上基建项目,无审批农民建房用地,无迁入人口,厂址保护完好。记者还看到,蓬安县城至厂址公路改造,新修进厂主干道等,也在快马加鞭。

  “四川核电工作的重心是要争取列入全国规划‘大盘’。”李亚平说,国家电力规划院已向国家发改委提交了一份关于内地核电厂址的调查报告,四川是接受调查的省份之一。“但究竟何时能确定,目前尚待国家的统一规划。”

  即便如此,官方的推动和民间的关注一刻也没有停止。

  2006年6月10日,中广核集团高级顾问曾文星率队专程赴四川及南充“进场”考察。“中广核集团只是其中的业主之一,大门还向四川企业和其它业主敞开,力争实现投资主体适当多元化。”李亚平坦言。

  不仅于蓬安、南充,对整个四川而言,因为核电站而带来的多重效应将日益显现。这其中不仅包括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包括核电站安全和污染问题。

  “核电站不是原子弹,核电站中的核物质含量只占4%左右,而原子弹中的核物质含量占95%以上。


核电站就像是啤酒,原子弹就像是白酒,虽然都含有酒精,但啤酒不会燃烧,高度白酒却能燃烧。”有关专家称,相对于产生的能量,核废料是非常少的,核电是十分清洁的能源。有个形象的比喻:将全世界400多座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料集中起来,只够在一个足球场铺上1.5米厚。中国目前已经有了很好的处置技术,能对“高放废物”进行深地质处置,使其有效地与人类环境隔离。
  2006年的四川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研究员钱天林向大会递交了有关核电的议案。一说起核电,他就神采飞扬,目前核电已经走过了46年的历史,已经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作为一种安全、环保和经济的能源,核电已经得到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认可。

  一个核电站,建设周期是5至6年,但这样的大项目,需要开展充分全面的工作,并且争取国家审批立项,同时取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这个周期就可能比较长。“核电事业责任重大,来不得半点马虎。”之前的预可研,李杰感触尤深,为了调研流量,水文资源甚至搜集到了甘肃境内,5个月时间跋山涉水,行程达几万公里。

  此次受省发改委之托展开可行性研究,付强等专家将实施54个专题中的21个,包括地质、地震、环境影响评价、水资源论证、交通运输及大件运输条件、水土保持方案等。同时,还将确定核岛及常规岛主机选型、初步拟定工艺技术方案、建厂必要性论证,为编制项目申请报告提供准确翔实的依据。

  “这样的‘慢工’程序必须走,也是为了出细活,对历史和人民负责。”李杰直言。

  有关核电的政策和规划由国家统一安排部署,四川现在还不能自己制定配套政策。就群众普遍关心的核安全问题,李亚平表示,在建设核电站的安全上,四川肯定会按照国家核安全的条件进行准备,扎实做好。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李亚平说,现在全力做好相关前期工作,一旦时机成熟,就可以为迅速推进创造条件。

  “核电梦”川企出击引发连锁反应

  第一座压水型核动力反应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反应堆、第一座高通量工程试验堆、第一座脉冲反应堆……这么多的中国顶尖“第一”,写着同一个名字: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从成都驱车1个多小时。一片山区里,坐落着我国著名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基地。自1965年成立,这里便成为中国从事核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试验和运行的唯一综合性基地。当年毛泽东主席发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豪迈誓言,仅在10年后便成了现实,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反应堆,就诞生在这里。

  “国内核电站的心脏就是由我们设计的。”2006年12月28日,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长赵华一见到记者便自豪地说。眼下,核动力院正担纲秦山二期扩建和岭澳核电站二期核反应堆及一回路的设计与技术服务。

  赵华的骄傲自有“本钱”,就在他如数家珍地醉心于谈论核动力院的辉煌时,一条爆炸性新闻也在川内炸开锅:核动力研发基地在成都华阳选址千余亩,已启动建设。

  放眼大背景,四川核产业优势凸显。全国目前有东北、上海和四川3个地方有能力发展核工业,但是东北没有设计院,上海没有研发基地,惟独四川有集研究、设计、试验、运行和小批量生产为一体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还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南物理研究院、四川大学等科研机构。

从核电设备来说,东方电气、德阳二重、东方锅炉、宜宾核燃料厂等企业声名远播。从科研、原材料供应到成套制造体系,产学研“一体化”的格局早已亮出。
  “核动力院设在成都,四川理所当然应成为‘核电装备生产’的主要力量。”赵华说。

  从2006年始,核动力院就着手在核动力研发基地周围打造核能装备产业园区。该园区建成后,将承担未来几十年40多座核电站部分辅助装备的生产。赵华乐观“亮牌”,目前世界上建立一座核电站的费用约为40亿美元,其中核电设备耗费20亿美元,而这20亿美元中有3/5是用于购买核电辅助设备的费用。

  园区建成后将吸引有经济实力生产配套辅助设备的厂家,由设计院提供技术,双方共同发展,形成一张核辅助设备生产网。记者了解到,五粮液集团已计划入园拉开建设,有望成为第一个入驻产业园区的企业。

  “核电梦”引发的连锁反应,还在向纵深蔓延。

  在岭澳二期工程中,东方电气集团牵头,与中国核动力院、法国法马通公司组成项目联合体,在与众多国际强手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举拿下核岛主回路设备供货合同,金额达28亿美元。

  2006年3月初,一个名为“东方阿海珐”的联合项目已在德阳经济开发区内悄然奠基。围绕核电装备产品研发、制造的重装产业基地正在东方电气所在的德阳形成。东方电气集团直接瞄准100万千瓦机组项目,在国内形成赶超之势。在已完成的岭澳一期项目建设中,东方电气充当了法国阿尔斯通的分包商,而在建的岭澳二期项目,东方电气成为了主承包商,外国公司却成了分包商。

  “核电站带来的好处可以说非常多,是一种综合回报。”除了改善电力结构、满足电力需求外,还可以促进四川重大装备产业升级。

  从传闻已久的《中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获国务院通过,从国内对核电项目的争夺呈白热化状态,四川以西部“先行者”的姿态角逐核电,无论政府还是企业,其身影都越来越清晰……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张宏平 范英

 
来源(电气市场网:http://www.em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