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预测,未来几年能源行业的IT投资增长规模将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长,到2008年随着缺电现象的缓解和电厂基建项目的投资趋缓,能源行业的IT投资增长速度将逐渐稳定。2008年,能源行业IT投资规模将达到251亿元。
能源监控体系提升管理 目前,我国大部分用能单位仍未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节约的思想仍普遍存在,以浪费能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和局部利益的现象在一些地区还比较普遍。据世界银行研究,用能单位对解决能源问题的贡献率只有20%。世界各国的实践表明,解决能源问题,必须由政府管理部门来主导,各用能单位大力配合,通过全面到位的监测体系来实现。
信息技术革命给政府节能主管部门能源数据的采集、统计和节能监测工作带来了便利,同时也支撑了全球能源信息化的发展。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实时采集和监控能量质量指标,提高能源监督管理能力和水平,进行节能咨询与服务,促进与指导企业进行节能降耗,是节能管理的发展趋势。只有通过信息化的手段,监管体系才能真正发挥效能,才能实现对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有效管理。
总之,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要完善能源的监控体系。而近几年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推广,使得监管体系的职能得到了延伸,管理更加到位和精确。
能源信息化迎接新机遇
2005年6月,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党中央、国务院对能源的节约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并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单位GDP能耗要比"十五"期末降低20%的目标。温家宝总理也屡次强调,必须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方针,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推动能源节约等工作。
国民经济的全面信息化将有力推动国民经济整体技术进步,极大地促进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显著提高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益。周伏秋、戴彦德撰文指出,信息时代将是一个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都具有光明前景的节能新时代。
第一,信息化将显著提高包括能源在内的实物资源的配置效率。信息化对提高能源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在于,合理组织的信息流将驾驭经济体系中的能量流进行高效和合理的流动,以及信息流中的反馈信息将科学地调节传统能量流的数量、方向、速度和目标,从而显著提高能源服务质量和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率。第二,信息化与结构节能。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中的高投入,将引导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优化朝着非能源/实物资源密集型、信息密集型方向深入进行,从而带来比工业时代更显著的结构节能效果。信息化将使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信息化将促使国民经济整体产业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第三,信息化与技术节能。从能源的角度来看,信息化将推动能源技术体系向前发展,使整个经济和社会活动的能源技术基础焕然一新,从而产生广泛的技术节能效果。第四,信息化与管理节能。信息化将对经济管理产生深刻的影响。
来源:eNet硅谷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