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6769  添加时间:2007-3-20 【 打印此页
 
电力行业改革 能源信息化助解能源之困

    【编者按】

  来自国电信息中心的数据,2000年到2004年,电力信息化建设投资年增长率分别为18.9%、15.6%、16.8%、24.5%。这反映电力行业当时的改革基本完成,电力信息化在改制后的新的企业和环境下,走出低谷,进入复苏和新的发展阶段......

  【正文】

  水、电、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能源匮乏的世界将是何种景象。我国是能源短缺国家,2003年接踵而来的煤荒、电荒、油荒,着实让我们中国人琢磨起来心里发慌。2006年5月26日召开的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我国能源短缺现象还将持续35年。能源信息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信息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复先曾断言:"信息化将是缓解中国能源危机的决定性因素。"他说,中国目前面临能源危机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如何缓解却一直苦无对策。而信息化技术在合理分配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

  能源信息化迎接新机遇

  近几年的煤荒、电荒、油荒等种种能源短缺危机客观上促进了能源行业信息化建设,各类能源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增强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均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对能源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

  来自国电信息中心的数据,2000年到2004年,电力信息化建设投资年增长率分别为18.9%、15.6%、16.8%、24.5%。这反映电力行业当时的改革基本完成,电力信息化在改制后的新的企业和环境下,走出低谷,进入复苏和新的发展阶段。2005年,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表现在:信息系统的整合、门户与数据中心建设;财务系统、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的建设;发电企业的厂级监控系统(SIS)的建设;信息网络的安全建设;企业信息资源规划建设。2006年,电力行业信息化把建设重点放在企业资源整合上。一是建立企业门户系统;二是数据级上的整合,即建立企业级数据中心;三是采用ERP的理念,从企业管理的流程、企业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来规划企业的信息资源,建设ERP。

  2005年,商务部研究院信息咨询中心公布的石油行业信息化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结果显示,石油行业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60%处于初级水平,36%处于中级水平,只有4%处于高级水平。初级的信息化应用主要集中在会计电算化、内部沟通邮件发展化、企业宣传网络化几个方面。

  信索咨询公司调查显示:2005年中国能源行业IT投资规模为155.6亿元,比2004年增长17.5%。从能源细分行业增长看,电力、石油、煤炭2005年的IT投资规模分别为71.9亿元、69.2亿元和10.3亿元。近几年,电力行业IT投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能源行业平均增速,2005年电力行业仍保持了24.0%的高速增长,这一年电力行业IT投资额首次超过石油行业,为能源行业信息化建设最大的细分行业。2005年能源行业软件总体投入达到58.1亿元,为各软件产品供应商带来较多的市场机会。这些投入主要集中在:ERP系统、IC卡管理系统、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电力企业多媒体广域网系统、MIS系统、数据中心建设、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网络升级改造、企业内部网和资产管理系统等。


来源:eNet硅谷动力

据预测,未来几年能源行业的IT投资增长规模将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长,到2008年随着缺电现象的缓解和电厂基建项目的投资趋缓,能源行业的IT投资增长速度将逐渐稳定。2008年,能源行业IT投资规模将达到251亿元。
  能源监控体系提升管理

  目前,我国大部分用能单位仍未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节约的思想仍普遍存在,以浪费能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和局部利益的现象在一些地区还比较普遍。据世界银行研究,用能单位对解决能源问题的贡献率只有20%。世界各国的实践表明,解决能源问题,必须由政府管理部门来主导,各用能单位大力配合,通过全面到位的监测体系来实现。

  信息技术革命给政府节能主管部门能源数据的采集、统计和节能监测工作带来了便利,同时也支撑了全球能源信息化的发展。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实时采集和监控能量质量指标,提高能源监督管理能力和水平,进行节能咨询与服务,促进与指导企业进行节能降耗,是节能管理的发展趋势。只有通过信息化的手段,监管体系才能真正发挥效能,才能实现对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有效管理。

  总之,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要完善能源的监控体系。而近几年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推广,使得监管体系的职能得到了延伸,管理更加到位和精确。

  能源信息化迎接新机遇

  2005年6月,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党中央、国务院对能源的节约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并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单位GDP能耗要比"十五"期末降低20%的目标。温家宝总理也屡次强调,必须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方针,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推动能源节约等工作。

  国民经济的全面信息化将有力推动国民经济整体技术进步,极大地促进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显著提高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益。周伏秋、戴彦德撰文指出,信息时代将是一个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都具有光明前景的节能新时代。

  第一,信息化将显著提高包括能源在内的实物资源的配置效率。信息化对提高能源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在于,合理组织的信息流将驾驭经济体系中的能量流进行高效和合理的流动,以及信息流中的反馈信息将科学地调节传统能量流的数量、方向、速度和目标,从而显著提高能源服务质量和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率。第二,信息化与结构节能。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中的高投入,将引导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优化朝着非能源/实物资源密集型、信息密集型方向深入进行,从而带来比工业时代更显著的结构节能效果。信息化将使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信息化将促使国民经济整体产业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第三,信息化与技术节能。从能源的角度来看,信息化将推动能源技术体系向前发展,使整个经济和社会活动的能源技术基础焕然一新,从而产生广泛的技术节能效果。第四,信息化与管理节能。信息化将对经济管理产生深刻的影响。

来源:eNet硅谷动力

信息时代的经济管理效率将有显著提高。从能源的角度来看,这意味着管理节能在信息时代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信息技术将使能源事务处理,特别是大量能源、经济数值信息处理的效率大大提高,具有巨大的管理节能效益。
  世界能源信息化正在蓬勃发展,而中国能源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中国能源信息化能否成功完成历史的重任,需要决策层、执行层及其他有关方面共同努力,通过科学规划、积极推进及合理布局,最终实现中国能源信息化建设的美丽前景。


来源:eNet硅谷动力

 
来源(电气市场网:http://www.em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