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立省、核能立市、核能立厂造就中国的核能改革 建议中国的核电产业战略是:实行核能立省、核能立市、核能立厂,构筑核电技术、核电装备、核电运营、核矿开采、核燃料循环体系、核技术应用等的完整的产业体系。
世界核能协会(WNA)的统计表明:至2005年全球共有442座核反应堆并网,62座在建,160座计划建设,核能供电已占全球供电的16%,其中美国103座,法国58座,日本55座、在建13座,俄罗斯31座,韩国20座,印度18座、在建8座。中国目前拥有11座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870万千瓦,但是国产化的仅有3台机组,核电目前仅占中国发电总量的2.15%,中国最大的核电站是106万千瓦的连云港田湾核电站。以上说明核电是连接未来能源的重要方式,是一个大国不可或缺的能源组成。
截至目前国际上利用核电有两种形式,其一是法、日核能立国的集中使用模式;其二是美、俄、英的有选择使用模式。以中国的资源基础、目前的生产方式和民族生活方式应确立积极的有选择使用核能的产业政策和商业实践。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6》有关统计,世界核电消费正进入消费调整时期,2005年世界核电消费与2004年相比仅增加了0.6%,远低于过往10年1.8%的平均水平。由于欧盟内部已有德国、瑞典等17个国家主张放弃和不使用核能,因此欧洲国家核电发电量开始下降;日本和韩国等东亚国家核发电量继续保持增长,亚太地区行将成为世界核电市场的重心。2007年1月23日布什在国会发布新的国情咨文时更明确指出:美国将通过更多地使用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清洁能源,以科技进步实现替代能源和节能新政策。作为布什新能源政策的前导,2007年1月7日美日两国草议,双方计划共同在美国本土建设30座核电站,项目总耗资1000多亿美元,每座电站平均投资近34亿美元,美国能源部将发行债券承担投资的80%费用,其余由日本承担。事实上美国还没有确立以核能立国的战略安排,核能仍是美国发展多元能源并占有一定比例的能源组成。
2006年3月中国国务院审议通过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到2020年中国的核电装机总量将从现在的870万千瓦提高到4000万千瓦,也即今后每年需要开工建设3-4座百万千瓦的核电机组,静态投资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由此表明中国将是亚太地区另一个巨大的核电市场,行将对世界的核电技术、核电产业发生重大的影响,为此中国应该追求核电产业发展以外的更高的国家战略综合利益。与此同时,今年1月25日,俄印签署了加强两国民用核能合作的协议。印度的民核计划加催了亚洲核电热,势将导致巴基斯坦对中国核电技术的进一步需求。
中国目前实行的核电战略是:“积极推进核电建设,要统一发展技术路线,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坚持自主设计和创新,注重借鉴吸收国际经验和先进技术,努力形成批量化建设先进核电站的综合能力。同时全面建立起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形成比较完整的自主化核电工业体系和核电法规与标准体系。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是国家重要的能源战略。”这是一种技术为重的战略,对核电整体产业的倾覆度不够,为此建议中国的核电产业战略是:实行核能立省、核能立市、核能立厂的用核政策,构筑核电技术、核电装备、核电运营、核矿开采、核燃料循环体系、核技术应用等的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标准体系和法规体系;全力支持能源企业兴办核电,参与全球性的核电关联矿藏勘探开采;并购国际核电技术企业,推进跨国的领先核技术研究;注重核能的实用推广,建立多层次的用核商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