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14日,国家发改委决定适当降低汽油价格,这是国内成品油价格2006年一路上涨之后的首次下调,能源价格神经被再次拨动。与能源价格紧密相连的是2006年高居不下的能源消耗——上半年,全国煤炭、石油石化、有色金属、电力等行业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 在新能源推动者眼中,2006年的能源形势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自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实施起,新能源产业政策获得立法确认,并逐渐明晰化、体系化;新能源企业在融通资金、发展技术、开拓市场、国际合作等领域有了更加长足的发展。
已经到来的2007年,技术、市场、资金等带给新能源推动者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动力。“新能源的发展注定是任重而道远的,我们迎来的是一丝丝的曙光,”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如是说。
政府推手
2006年12月13日,尚德电力(SUNTECH)在纽约交易所上市一周年,公司市值超40亿美元,创始人、董事长施正荣凭借“新能源产业”位列胡润财富榜。此时,已经没有多少人再认为施正荣是一名光伏能研究专家。施正荣满脑子都是“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战略”。直到2006年12月17日坐到美国政府访华团特别为他准备的午餐桌前,他谈的仍然是这个话题。
2007年1月13日,首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施正荣走下讲台就和与会者广泛交流,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他表示,《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一年来,国家宏观政策与企业市场探求共同推动下的中国新能源战略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
施正荣的尚德电力为中国新能源产业提供的正是企业行为与政府推手合作的典范。无锡市与施正荣之间的故事已经被广为传颂,甚至被誉为政府支持企业创新、推动新能源产业的“无锡模式”。
2000年10月,澳籍华人施正荣携光伏能技术赴江苏省无锡市寻求创业机会。三个月后,无锡市政府风险投资600万美元、施正荣技术加资产入股200万美元成立合资公司尚德电力。尚德电力以“新能源”概念成为无锡市产业自主创新的先行者。
政府主导是尚德电力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尚德电力的创业股东中除施正荣,其他8家有4家是无锡市政府投资的国有公司。这些公司不但为尚德注入了巨额资本金,而且在发展初期维护了尚德强大的资金链条。无锡市政府则以争取国家、省、市各级项目的方式直接为尚德提供了千万计的研发支持资金,这些资金常常是“无偿拨付、不需偿还”。
施正荣告诉记者,无锡市政府的推手让他跑赢了时间。2004年8月,尚德第三条生产线随着全球光伏电池市场的“井喷”建设完成,尚德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光伏电池生产商。但是,庞大的产能已经成为尚德的负担,资金需求只有国际资本市场才能满足。如果要到纽约交易所上市,尚德电力的国有股份将是纽约交易所准入机制下的消极因素。“国有股退出”、“尚德民营化”是施正荣和尚德电力的强烈愿望,而这将导致与国有股份直接的利益冲突。
胶着时刻,无锡市政府再次将自己投入尚德的钱确认为“政府风险投资”。为了打造成熟、完善的自主创新机制和环境,尚德的国有股东变现股份收益后依次退出,重新归位于“政府风险投资”,等待尚德之外的自主创新力量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