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14日,国家发改委决定适当降低汽油价格,这是国内成品油价格2006年一路上涨之后的首次下调,能源价格神经被再次拨动。与能源价格紧密相连的是2006年高居不下的能源消耗——上半年,全国煤炭、石油石化、有色金属、电力等行业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 在新能源推动者眼中,2006年的能源形势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自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实施起,新能源产业政策获得立法确认,并逐渐明晰化、体系化;新能源企业在融通资金、发展技术、开拓市场、国际合作等领域有了更加长足的发展。 已经到来的2007年,技术、市场、资金等带给新能源推动者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动力。“新能源的发展注定是任重而道远的,我们迎来的是一丝丝的曙光,”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如是说。 政府推手 2006年12月13日,尚德电力(SUNTECH)在纽约交易所上市一周年,公司市值超40亿美元,创始人、董事长施正荣凭借“新能源产业”位列胡润财富榜。此时,已经没有多少人再认为施正荣是一名光伏能研究专家。施正荣满脑子都是“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战略”。直到2006年12月17日坐到美国政府访华团特别为他准备的午餐桌前,他谈的仍然是这个话题。 2007年1月13日,首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施正荣走下讲台就和与会者广泛交流,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他表示,《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一年来,国家宏观政策与企业市场探求共同推动下的中国新能源战略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 施正荣的尚德电力为中国新能源产业提供的正是企业行为与政府推手合作的典范。无锡市与施正荣之间的故事已经被广为传颂,甚至被誉为政府支持企业创新、推动新能源产业的“无锡模式”。 2000年10月,澳籍华人施正荣携光伏能技术赴江苏省无锡市寻求创业机会。三个月后,无锡市政府风险投资600万美元、施正荣技术加资产入股200万美元成立合资公司尚德电力。尚德电力以“新能源”概念成为无锡市产业自主创新的先行者。 政府主导是尚德电力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尚德电力的创业股东中除施正荣,其他8家有4家是无锡市政府投资的国有公司。这些公司不但为尚德注入了巨额资本金,而且在发展初期维护了尚德强大的资金链条。无锡市政府则以争取国家、省、市各级项目的方式直接为尚德提供了千万计的研发支持资金,这些资金常常是“无偿拨付、不需偿还”。 施正荣告诉记者,无锡市政府的推手让他跑赢了时间。2004年8月,尚德第三条生产线随着全球光伏电池市场的“井喷”建设完成,尚德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光伏电池生产商。但是,庞大的产能已经成为尚德的负担,资金需求只有国际资本市场才能满足。如果要到纽约交易所上市,尚德电力的国有股份将是纽约交易所准入机制下的消极因素。“国有股退出”、“尚德民营化”是施正荣和尚德电力的强烈愿望,而这将导致与国有股份直接的利益冲突。 胶着时刻,无锡市政府再次将自己投入尚德的钱确认为“政府风险投资”。为了打造成熟、完善的自主创新机制和环境,尚德的国有股东变现股份收益后依次退出,重新归位于“政府风险投资”,等待尚德之外的自主创新力量的到来。 尚德电力旋即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前景更加宽广。 通过尚德电力的成功案例,无锡市政府向外传达的不单是产业自主创新“这边风景独好”的信号,更有政府看好新能源产业、助推新能源企业发展的示范意义。无锡市政府对于新能源这个启动和科研资金需求巨大、市场前景并不明晰、甚至技术都不完全成熟的行业的高调支持,迎合了新能源企业的发展前景,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为国家新能源产业政策提供了成功案例。 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以来,国务院归口管理部门已陆续颁布十部法规、办法来落实该法的实施。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法案室主任孙佑海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可再生能源法》配套的税收、金融实施细则也在加紧制定中,有望在2007年取得突破。此前,因为税收、金融对新能源产业的配套支持政策不明朗,《可再生能源法》一度被认为“有些虚”。 作为制定和实施国家财政、税收发展战略、方针政策以及中长期规划的部门,国家财政部的声音成为新能源企业判断国家政策支持的风向标。1月13日,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胡静林在首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时说,2007年,国家财政手段在新能源领域将从四个方面发挥作用:促进企业公平竞争,解决新能源企业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如低水平重复建设);建立新能源市场风险分担机制;加大新能源产业基地研发和产业技术研究的投入;建设新能源发展亟须的勘探、评价、认证、检测、公共试验平台等公共能力。财政的直接支持方式将是新能源产业2007年发展的强动力。 企业联盟 “光伏能企业不是‘5000万元资金+两个工程师’那么简单的事。”上任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常务副会长之后,施正荣更加活跃地发表他的新能源战略构想。他认为,目前的新能源产业普遍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如上所述)、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差、知识产权保护滞后等问题。 “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现在是在做蛋糕,而不是分蛋糕。”施正荣认为,起码在光伏能领域,市场是不饱和的,“不担心产品卖不出去”。但是,企业要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不能因为竞争而在质量、技术、市场推广、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自己输给自己”。 于是,推动新能源企业在产业发展战略上的共识,让新能源企业联合起来,成为施正荣一直努力的方向,“这也是我2007年的主要工作”。施正荣告诉记者,新能源企业联盟的目标将是企业自身的科技自主创新、人才培养,建设持续稳定的新能源市场,建设完善的产业服务,以及以整体的身份去争取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扶持。 新能源产业是技术含量很高的综合性高技术产业,由技术障碍导致的成本高、市场小是新能源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2006年5月30日,《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实施。但是,来自中央财政和各级政府的资金要满足新能源产业科研和发展的需求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拓展新能源企业融资渠道,实现融资和扩张手段的多元化,是新能源企业的共同呼声。 2007年1月12日,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例行理事会上,《关于设立‘中国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的倡议书》草拟完成。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此倡议书已经获得广泛认可,仅是新能源商会理事单位企业就已经有了超过10亿元的资金意向。 “将来这个基金的规模将超过100亿”,北京太阳帆科技开发公司副总经理贾德琴女士告诉记者。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曾少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投资基金将成为新能源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手段,是一种重要的中长期投资工具。投资基金将主要对未上市新能源企业实行股权投资,并提供经营管理服务,其着力点包括中小新能源企业、新能源产业的薄弱环节,乃至新能源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商会自身造血机能和可持续发展。 记者从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处获悉,《产业投资基金(试点)管理办法》即将出台,再加上业已实施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修改后的《合伙企业法》,“中国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将获得完善的外部法律环境,基金的规范发展对新能源企业将产生更加直接的效应。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实习生李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