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荒”缓解的背景下,在珠三角地区兴建新电厂已越来越难以获批。因此几大电力巨头都对广东省本土电力企业现有资产和市场虎视眈眈,希望通过资本重组获得这一地区更多的市场份额。 粤电集团的重组无疑将2007年发电企业的扩张、并购行动提前推向高潮。
“除华能外,还将引入两家战略投资者,届时粤电集团将是一家由四个股东组成的企业。”广东省国资委主任刘富才说。
虽然这四家股东还有两家目前尚未正式公布,但据知情人士对记者透露,包括神华集团、华润电力以及华能等多方正在商讨对广东国资委手中剩余的粤电集团待出售股份进行划分。
2006年底,广东省国资委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将粤电集团24%的股权以100.32亿元的价格转让给华能集团,之后广东省国资委手中还持有粤电集团76%的股份。
煤炭专家、中国煤炭运销协会顾问武承厚认为,煤炭业老大神华集团若能如愿入股粤电集团,将拉开煤、电企业资本融合的序幕。
结盟上游
“神华集团进入粤电力是多方的共同意愿,基本没有太大悬念。”上述知情人士说。
2006年8月,广东省国资委启动粤电集团产权改革时,给粤电集团定下的目标是:推进整体上市,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广东省国资委已决定,在引入位于五大电力集团之首的华能基础上,再为粤电集团引进1至3家国内外优势上游企业和电力企业为战略合作伙伴,并特地组成专门班子负责此项重组工作。
作为国内最大的煤炭巨头,神华集团显然非常符合广东省国资委对粤电战略投资者的要求。
近几年来,煤电价格供需矛盾愈演愈烈,在寻求政府协调的同时,煤、电双方开始逐步通过市场和资本来化解矛盾,“煤电联营”、“煤电一体化”概念正逐渐升温。而随着煤电订货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双方都存在着更大的动力寻求长期供需依靠。
事实上,粤电集团及目前的第二大股东华能早已是神华集团能源供需战略合作伙伴。
按照华能国际2004年与神华签订的2005-2007年煤炭购销合同,神华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将向华能国际分别供应优质动力煤900万、1050万、1100万吨。双方同时约定,在一个年度内合同基础价格最大升降幅度不超过5%。
而粤电集团与神华签订的“2005-2007年煤炭供应合同”则显示,在今后3年内,神华将分别向粤电集团供应电煤500万吨、650万吨、800万吨,在双方协商确定的基础价格上,年度煤炭价格上下浮动幅度也限制在5%范围之内。
粤电集团董事长潘力表示,粤电集团的煤炭采购量将近一半来自神华集团,按照神华的实力,足以为粤电集团平抑电煤价格,降低发电成本。
武承厚分析,煤、电供需双方原本是市场利益的共同体,唇亡齿寒的依存关系,导致利益对立是由于历史上煤、电隶属不同行政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