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价升与降? 电价改革是电力市场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社会最为关心的问题,它关系到家家户户的切身利益。然而,沿袭了多年的计划经济思维仍深深影响着电价的制定。当前,我国的电价并没有放开,还是由计划审批执行。电价管制导致我国现有电价目前基本形成几大区域电力市场,没有真正的建立市场。
尤其是在现实的状况下,电的定价依据主要是被管制企业自报的成本,而不是合理的社会平均成本,这导致了“一厂一价”甚至“一机一价”的出现。企业不仅没有降低成本的压力,而且这还会诱使企业虚报成本,结果是成本涨多少价格也涨多少。其负面效应不仅在于损害了国内设备制造企业的利益,更严重的是,由于引导市场的价格信号失真,不能正确引导资金投向,导致新建一些不具备市场竞争优势的电厂,使发电和电网的效益扭曲,宝贵的电力投资资源被不合理配置。
“电价改革是电力市场化改革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关系到电力体制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当前,我国的电价形成机制尚不合理,应通过配套措施逐步改变电价形成机制,发挥价格的资源配置作用。”相关部门官员的话无疑一定程度上表露了政府对未来电价的改革方向。
鉴于此共识,在改革方向上据透露,高层基本确定了电价改革的长期和近期目标,普遍认为我国电价改革的长期目标是建立与电力市场目标模式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和市场竞价机制;制定既能鼓励电力发展,又能促进电力工程建设投资和生产成本降低,并且实现用户公平负担、提高能效的发电电价、输电价和销售电价构成的电价体系;建立与电力市场管理协调融洽的高效、有力的电价监管体系。
在长期目标下,不少人建议应通过电价改革将电价划分为上网电价、输电电价、配电价格和终端销售价格。发电、售电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输电、配电价格由政府制定;明晰管理规则,建立规范、透明的管理制度。上网电价:引入竞争、市场定价。在厂网分开、网售分开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的竞争性的电力市场,政府制定电力市场交易规则,发电的购售价格在竞争中形成。输配电价:政府监管、单独定价。根据输配电网络业务的自然垄断特性,确立输配电价形成机制和有效监管方式,建立与输配电网络业务相适应的独立价格形式。销售电价:市场主导、政府监管。实行以市场为主导的定价模式。
从更根本上说,电价的降低有赖于电力行业的竞争,而加强竞争又有赖于放宽电力业的市场准入限制。纵观当今国际的主流经验,由于经济规制是低效率的,国际上的改革潮流是放松价格、投资、市场进入等方面的经济规制,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这对电力领域也不例外。
因此,业界也都无不呼吁要借鉴国际经验,积极、稳妥地放松对电力产业的准入限制,积极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争取建立新型投融资体制,只有保证电力投资的持续增加,才能实现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要吸引投资,政府就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吸引新的投资者,允许符合环保、安全等方面要求的企业进入电力市场,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和混合经济,采取电网多元化投资的政策。
输配合与分?
输配的合分问题历来也是中国电力改革的一大核心问题。电监会资深电力专家杨名舟认为:“厂网分开和输配分开是建立电力市场的两大支撑,厂网分开是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输配分开是改革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