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来自国电信息中心的数据,2000年到2004年,电力信息化建设投资年增长率分别为18.9%、15.6%、16.8%、24.5%。这反映电力行业当时的改革基本完成,电力信息化在改制后的新的企业和环境下,走出低谷,进入复苏和新的发展阶段......
【正文】
水、电、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能源匮乏的世界将是何种景象。我国是能源短缺国家,2003年接踵而来的煤荒、电荒、油荒,着实让我们中国人琢磨起来心里发慌。2006年5月26日召开的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我国能源短缺现象还将持续35年。能源信息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信息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复先曾断言:"信息化将是缓解中国能源危机的决定性因素。"他说,中国目前面临能源危机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如何缓解却一直苦无对策。而信息化技术在合理分配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
能源信息化迎接新机遇
近几年的煤荒、电荒、油荒等种种能源短缺危机客观上促进了能源行业信息化建设,各类能源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增强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均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对能源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
来自国电信息中心的数据,2000年到2004年,电力信息化建设投资年增长率分别为18.9%、15.6%、16.8%、24.5%。这反映电力行业当时的改革基本完成,电力信息化在改制后的新的企业和环境下,走出低谷,进入复苏和新的发展阶段。2005年,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表现在:信息系统的整合、门户与数据中心建设;财务系统、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的建设;发电企业的厂级监控系统(SIS)的建设;信息网络的安全建设;企业信息资源规划建设。2006年,电力行业信息化把建设重点放在企业资源整合上。一是建立企业门户系统;二是数据级上的整合,即建立企业级数据中心;三是采用ERP的理念,从企业管理的流程、企业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来规划企业的信息资源,建设ERP。
2005年,商务部研究院信息咨询中心公布的石油行业信息化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结果显示,石油行业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60%处于初级水平,36%处于中级水平,只有4%处于高级水平。初级的信息化应用主要集中在会计电算化、内部沟通邮件发展化、企业宣传网络化几个方面。
信索咨询公司调查显示:2005年中国能源行业IT投资规模为155.6亿元,比2004年增长17.5%。从能源细分行业增长看,电力、石油、煤炭2005年的IT投资规模分别为71.9亿元、69.2亿元和10.3亿元。近几年,电力行业IT投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能源行业平均增速,2005年电力行业仍保持了24.0%的高速增长,这一年电力行业IT投资额首次超过石油行业,为能源行业信息化建设最大的细分行业。2005年能源行业软件总体投入达到58.1亿元,为各软件产品供应商带来较多的市场机会。这些投入主要集中在:ERP系统、IC卡管理系统、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电力企业多媒体广域网系统、MIS系统、数据中心建设、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网络升级改造、企业内部网和资产管理系统等。
来源:eNet硅谷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