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村民曾表示:我们希望多修电站,修大电站,大水库,来改变我们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
“人工湖”润泽黄河两岸 黄河上游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条件,使得黄河水电开发对生态效益十分突出。
黄河上游陆续建成的电站,梯级水库相继蓄水,形成了较大的人工湖泊,增加了湿地面积,仅龙青河段已开发电站共增加湿地面积约600平方公里。同时库区下垫面条件变化形成的降雨、湿度和风频等“库区效应”,改善了库周地区生态气候,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为明显。库周围人居环境的改善及陆生植物的生长,也是黄河水电资源开发相对于其他电源开发的明显优势。
黄河上游两岸地区属于干旱和半干旱等少雨区,水浇地面积偏少。专家介绍,电站建成后将改善黄河两岸由于缺水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局面,水库形成后抬高了地下和地面河水位,部分浅山农田可直接从水库取水,变抽水灌溉为自流灌溉,增加了黄河上游两岸的灌溉面积,为黄河谷地的综合开发提供了良好条件。在13座大中型电站中有100米以上的高坝5座,正常蓄水位为海拔1856至2600米,抬高水位100至245米。利用各电站水库大坝抬高的黄河水位,自流饮水,进行浅山区的水土资源开发和生态治理,不仅可增加和改善水浇地面积,节省电力资源,减少入黄泥沙,而且可改善当地的生存条件,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黄河上游水电有限责任公司有关人员介绍,由于已建成的龙羊峡、李家峡、公伯峡、刘家峡等大型水电站库区良好的拦沙作用,大大降低了黄河的输沙量。龙羊峡水电站建成投运以后,由于水库的调蓄作用,使枯水月纳污能力提高31%~48%,含沙量降低了61%,极大地提高了河段枯水期的水环境容量,保障了河段生态环境用水的水质标准。如今的黄河上游,经龙羊峡水库的有效沉淀,水变清了,即便是汛期,人畜饮水也不再是问题,呈现出“天下黄河贵德清”的壮丽景观。
“绿电”彰显社会责任
水电是无污染、可再生的绿色清洁能源,可节约煤炭、石油、核等稀有金属及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发黄河上游水电资源可替代新建大量的火电站,节约原煤,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废气,以及大量热水、废渣、飘尘和降尘,降低大气污染、减小温室效应,避免火电站潜在的大气污染和酸雨。
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公伯峡、盐锅峡、八盘峡、青铜峡7座水电站累计发电量3192亿千瓦时,累计节约标煤1.5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34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20.2万吨,减少灰渣排放量6449万吨。
据测算,如果黄河上游湖口至青铜峡河段梯级水电工程全部建成后,按设计规模正常运营,按照设计年发电量估算,多年平均发电量950.92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361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4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4.8万吨,减少灰渣排放量1549万吨,可产生巨大的环保效益、生态效益。
中电投市场营销部负责人介绍,黄河上游水电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可以满足西北地区的用电需要,而且还可以与华北、山东电网实现水火互济。以黄河上游大型水电基地和陕北、宁夏煤电基地为主,向华北、山东电网输送质优价廉的电能,以送电代替送煤,既可以缓解华北、山东电网的供需矛盾和煤炭运输给交通带来的压力,也可以减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环保压力,同时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建设西部清洁能源基地。
黄河上游流域开发目前面临着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并存在自身积累不足、资产负债率高、电价不到位、滚动开发资金有限等困难。有关专家建议,国家应采取有力措施,解决黄河上游历史遗留问题,建立有利黄河上游水电开发的体制和机制,加快黄河上游水电滚动开发进程,做到整体策划、统筹考虑、有效衔接、分步实施,科学、合理地开发,促进西部地区的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