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过剩、价格回落的预言再度打破。 近日,大同煤业集团计划电煤车板价已经从一吨265元涨到305元,涨了40块钱,涨幅高达15%。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秘书长梁敦仕介绍:“全国吨煤平均上涨了约30元,平均涨幅在8%左右.”
表面看,煤炭涨价有多种因素,比如完全成本化、安全投资加大等,但更深层的原因却是国家控制力在“煤炭新政”山西试点半年后再次发力。
完全成本化试点
对煤炭价格产生深远影响的则是开始于山西的“完全成本化试点”。
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局表示,山西煤价涨幅最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家今年把山西列为试点实施煤炭资源有偿使用的省份,并要求全面征收可持续发展基金、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和煤矿转产发展资金,加上资源补偿费、矿业权价款、安全费用提取等,吨煤成本增加了70元至80元——政策性成本已经成为直接拉动煤炭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分析人士指出,这种由于政策性变动导致煤价刚性成本的提高,势必会使煤价上扬,而这种上涨由于试点的作用,最终会演变为全国性煤价上涨。
而事实上,以山西煤炭资源税费改革为前奏的全国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已经风生水起。据了解,由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起草的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方案——《关于深化价格改革,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见》,已获得发改委主任办公会议的原则通过,在继续征求地方意见后,即将上报国务院。
按照这一方案,以煤、电、油、水为主的资源性产品将提高排污费、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的征收标准。整套方案的最大变化在于,把环境治理成本和资源枯竭后的退出成本计入上述产品的定价中——如果办法通过,意味着相关产品即将迎来一轮大提价。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关于能源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的思路,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我国能源形势的压力。“目前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中国的水、电、气、石油、土地等资源价格由于受到政府管制,已被严重低估;其次,资源的低价或免费使用,又无法形成一个竞争有序的资源市场,使得损害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大行其道。”一位行业观察家这样告诉记者。
有关数据表明,目前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3%,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同时,环境污染却日益严重。严峻的形势让资源价格改革迫在眉睫。
“当前价格改革的目的是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价格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使资源价格能真正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稀缺程度,合理配置资源。”一位能源专家说,“价格改革虽然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提价,但是此次改革的结果却可能导致价格上涨。”
尤其是在在煤炭价格改革上,新方案的主要思路基本套用了山西煤炭开采的试点内容,即完善煤炭成本的构成,在成本中加入矿权取得成本、资源开采成本、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成本、安全生产成本以及资源枯竭后的退出成本。同时,设立矿山环境保证金和煤矿转产发展资金。
不仅如此,一些煤炭外部成本也在向煤炭价格内部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