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煤炭“新政”可能刺激煤价,但煤炭业产能过剩阴云不散,使煤价上调的市场供求基础不牢。国家发改委宣布要警惕11个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煤炭被列入特别关注的行业之一。 从全国煤炭可持续发展政策试点省份山西传来消息: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与山西省正在紧密商研,国家将很快正式批复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征收方案及办法。其核心内容是,将煤炭开采的资源成本、环境成本、安全成本和煤矿转产成本等“外在成本”计入煤炭现行成本。
经济观察人士指出,这一改变煤炭能源成本核算制度之举意义重大。加上去年10月份起在全国8个主要产煤省(自治区)实施的煤炭资源有偿使用试点政策,即煤炭探矿权和采矿权全部有偿取得。一系列煤炭“新政”都指向煤炭开采成本“蛋糕”变大,这是否预示着“贵能源时代”即将到来?
煤价上涨,可能带动煤电“联涨”
煤炭“新政”实施后,成本“蛋糕”将变多大?从去年二季度起,煤炭完全成本的测算就在山西省反复进行,但吨煤平均成本究竟要增加多少一直没有定说。近日,山西省发改委副主任王赋透露说,吨煤生产成本经测算将增加70至80元。这已经包括了煤炭资源有偿使用的“资源价款”和可持续发展政策确定的“三大基金”等内容。
煤炭是我国的“第一能源”,不仅在初级能源消费中占到七、八成,而且是电力工业的主要能源。煤价在成本变大的情况下,将迅速通过价格表现出来,而且涨价部分最终要由用户来承担。
煤价上涨对煤炭化工、电力影响最大,相对来说电价最为敏感。因为电价受国家计划控制,不能自主定价向用户传递、转嫁成本上升因素。
山西省发改委副主任王赋分析说,长期以来由国家主持的煤炭价格订货会已经改革,电煤市场化以后和过去计划内价格也必将形成差价,这些因素都使电力企业要求煤电联动的呼声越来越高,电价上涨的压力必然会越来越大。
“煤炭新政”对煤价影响有限
“新政”将使我国的“第一能源”煤炭价格有所提高,并可能传导到能源全局。但也有专家说,煤价因此产生的有限上涨不会对宏观经济有大的影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专家姜鑫民认为,随着采煤综合补偿和可持续发展支持政策到位,采煤的成本完全化和外部成本内部化,我国的煤价将因此有所调高,电煤价格的上涨可能会比较显著。
但他同时认为,煤价的上涨将由煤炭供求双方来共同消化吸收。主要还是以市场为导向,促使用煤单位考虑用煤成本,企业通过节能降耗对煤价的上涨进行消化吸收。
“煤价会因成本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但幅度不大。”参与煤炭可持续发展政策试点的专家王宏英认为,煤炭可持续发展政策对煤炭价格的影响有限。
王宏英说,煤炭新增成本因素很大一部分将在涉煤税费的利用流向和分配调整中得以消化,“主要是涉煤税基减小,中央和地方政府向煤炭生产企业让利。”
他进一步分析说,从基金征收制度设计上看,征收对象是煤炭生产企业,而不是终端消费者。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王炤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