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2007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率为12%左右,全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将比2006年降低200小时以上,容量小、参数低的机组将面临严重的市场考验。 日前有消息称,由于"十五"期间,关停小火电机组的任务远未完成,"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关停小火电4000万千瓦,2007年前后,将是建设周期为3—5年的发电厂投产高峰期,也是关停老、小机组的高峰期,预计年淘汰机组的装机容量不低于700万千瓦。综合考虑新投产机组和淘汰机组的增减相抵,保守预计2007年总装机容量的增速将达到13%。
2006年,全国加快电源结构调整,优化节能环保经济调度,陆续关停凝汽式燃煤小机组和老小燃油机组,实际上,以五大发电集团为代表的国有发电龙头企业在成立四年来,在完成繁重的生产建设任务的同时,一直在尽力地推动着企业自身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2006年全国供电煤耗为366克/千瓦时,比2005年降低4克/千瓦时。
按机组结构,大唐集团2002年60万千瓦级、30万千瓦级和20万千瓦及以下级所占比例分别为5.68%、47.31%、47%,到2006年8月,这一比例已经优化调整为33.89%、39.43%、33.89%。
华能集团承诺,到2008年末,集团公司40%的电厂要成为节约环保型电厂,到2010年末,集团公司所有火电厂都要建成节约环保型电厂,集团公司所属19家国家重点耗能企业实现节能81.12万吨标准煤。2005年华能集团公司所属火电厂平均供电煤耗每千瓦时为346克,按当年华能集团火电发电量2430亿千瓦时计算,与全国平均供电煤耗相比,相当于全年节约标准煤约685万吨。2005年华能燃煤发电厂单位每千瓦时发电水耗1.34千克,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
随着电源规模的快速扩大,华电集团资产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30万千瓦及以上的火电机组比例已由成立时的44.29%提高到55.7%,实现公司系统投入运行的脱硫机组达到1908万千瓦,约占煤电总装机容量的50%,初步构建了战略区域、重点区域互为支撑的区域格局,形成了高效火电、大中型水电和其它电源合理比例的电源格局。到2006年底,华电集团供电煤耗由公司成立时的369.51克/千瓦时下降到2006年11月末的356.75克/千瓦时,四年来累计降低13.01克/千瓦时。
2006年12月29日,随着国电长源荆门发电公司6号机组完成168试运行,国电集团全年共投产装机817.345万千瓦。国电集团公司牢固把握科技兴企战略,以自主创新带动节能环保事业,对旗下高科技产业实施战略重组,形成紧扣"建设节约型企业"主题,以促进电力生产"安全、经济、清洁"为中心的覆盖节水、节油、节煤、节电、环保、发展循环经济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高科技产业群。
"十一五"期间,中电投计划关停小火电机组70台共计298.25万千瓦,年节约燃煤645万吨。同时,中电投还制定了降低煤耗、节约厂用电以及节水项目计划,积极推进新建项目"达设计值投产"以及在役机组"三年达设计值"工作,力争五年内实现降低能耗30%。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我国决定引进美国西屋公司AP1000技术,中电投已经正式开始在核电这一清洁能源的广阔领域中崭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