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没有节制的资金推涨,会否使"金豆子"在最后的接棒者手中变成"烫手山芋"?
随着各路资本蜂拥而入,产能随之急速扩大,许多分析人士开始担心,风电的"加速度"发展可能会堆积越来越大的风险,甚至出现新一轮的投资泡沫。 在绚烂题材魅力的强烈吸引下,风电上市公司股价一路上扬。相比目前市场的平均投资回报来说,风电热浪汹涌的背后无疑是令人眼热心跳的雪花银。
然而,股市上的"风起云涌"似乎和当年的互联网狂热一样令人无法安然处之。
"就目前的投资规模和步伐来看,不断涌现的投资者是否隐藏着短期的急功近利?"智基创投的合伙人林霆认为,危机以来的投资高潮最终会迎来产能过剩,"风电领域已经到了挤出泡沫的阶段了"。
林霆的疑问是,目前已经形成的千万装机容量尚且在风能不稳、并网的瓶颈中依靠政策的支持艰难挣扎,"如此多家大型风电厂,如果建好了发不了电或者送不走电,政策能支持到哪一天,投资什么时候能回收?"
长城证券分析师周涛亦表示了类似的担忧:"目前,仅风电的上市公司产能每年就以30%到50%的速度增长,到了2010年,我国风电厂商的总产能大约能达到2000万千瓦,到时候需求也就只有1000万千瓦,剩下的1000万千瓦如何寻找出口?"
而对一些盲目投资行为,经济学家谢国忠的抨击更为激烈:"这是在赶潮流、搞概念,再盲目投资,最终会被套进去的。"
不过,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高级分析师汪刘胜则认为,包括风电在内的新兴产业的发展必须经历泡沫化的初始阶段,如果没有泡沫化,那么社会资本就不会大量涌入,来支持产业发展壮大,所以目前的投资态势亦属产业发展初期的正常现象。
北京某大型证券投资基金经理直言不讳地表示,他个人十分看好风电投资前景,他强调,"如果说我们可以肯定风电投资有泡沫,那么就说明已经找到了行之有效且又被市场普遍认同的估值体系。但事实是风电作为新兴产业,其技术、盈利模式都处于起步阶段,任何一个投机构都不能确信自己已经找到令人信服的估值方法,因此,目前的泡沫之说应该是典型的伪命题"。
"风电设备制造业在中国还只是起步阶段,随着产业的发展成熟,市场空间肯定会得到大规模释放;而且,国际市场的空间也是充满弹性的。"温州一家机械制造企业的老板陈先明对市场容量并不担心。
陈先明还认为,对风电产业投资是否已过热应该放在国家战略的高度考虑,"我国政府已经将发展清洁能源纳入国家战略,逐年加大投入力度。相对于其他清洁能源,风能的开发利用最具产业化前景。"
但国泰君安替代能源策略研究团队指出,替代能源板块的估值压力需要时间来消化。短期股价已经基本反映一定的利好预期,一旦未来不能出台显著的超预期政策利好,则当前的股价很难支撑。转折年?
泡沫之说尚需时间来定论,但目前风电投资如火如荼的整体走势表明,各种关于风险的争议,以及一些企业的现实窘境都难阻各路投资者对风电的热情。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