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在全国集中一段时间对钨、锡、锑等行业的生产经营秩序进行清理整顿。但记者近来在湘、赣、粤等地的钨矿主产区采访发现,越界盗采、乱采滥挖、哄抢资源的现象屡禁不止,矿区安全事故频发。 钨及其制成品被称为“工业牙齿”,是广泛应用于国防工业、航空航天、制造业等领域的重要战略资源。
大余县漂塘钨矿是江西省储量最大的国有钨矿山之一,20世纪80年代,其下属漂塘矿区被沿16号勘探线垂直分割,16号线以东归漂塘钨矿开采,以西归大余县崩岗山坑口开采,“矿中办矿”由此而成。据漂塘钨矿介绍,2004年7月,大余县政府有关部门将崩岗山矿区转让给江西腾跃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由于崩岗山矿区储量少,江西腾跃公司的开采下降速度大大快于漂塘矿区,如今腾跃公司在地下越界盗采深度超出漂塘矿区238米。
在一些国有矿山附近,个体民采也频频圈地,偷盗哄抢不绝。湖南省柿竹园有色金属矿区是中国特大钨矿产地。柿竹园有色金属公司副总经理王裕全告诉记者,在公司35平方公里采矿区内,乱采乱挖矿点最高峰时达到130多个,经过最近一轮整治,情况有所好转,但截至今年1月中旬还有约30个“硬钉子”。
“矿中办矿”、“楼上楼下同时采矿”,很容易诱发爆破坍塌、透水等重大安全事故。
中国钨业协会调查发现,全国主要矿山普遍超产20%左右,如果乱采滥挖不加以根治,按照目前产量,我国现有钨储量和基础储量的静态保证开采年限仅为12年和23年,中国钨资源优势地位将很快丧失。
记者调查发现,投资者为利益所驱、一些地方政府暗中放任、中下游冶炼加工企业生产规模盲目扩大需求旺盛等,成为导致钨矿生产秩序屡屡整治屡屡反弹的主要原因。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