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纪念日。广西这块世代居住着壮、汉、瑶、苗等12个世居民族的土地,50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自治区成立时,广西的国内生产总值仅有146亿元,经济发展长期落后,工业几乎以手工业为主,根基非常薄弱。今天,广西的经济总量从1958年的24.5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5,956亿元,年均增长7.9%;财政收入由4.66亿元增加到703.9亿元,年均增长1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289元增加到2007年的1.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20元增加到3,224元,可谓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成为祖国南疆一颗璀璨明珠,正在向中国沿海经济新一极迅速迈进。广西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见证了这种时代巨变。
前不久,广西壮族自治区提出全力将冶金、汽车、有色金属、石化、机械、食品和电力等产业打造成千亿元支柱产业。这些产业,其实大多在过去50年中打下了基础并逐步形成规模。
铝电并轨快速腾飞
1961年,周恩来签署意见同意扩建西津水电站。这个装机容量只有20多万千瓦的电站,是广西当时最大的中型水电工程,掀开了广西水电事业的篇章。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批准了红水河梯级开发方案,在壮乡母亲河红水河全河段建设10个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约1,300万千瓦。1985年,天生桥二级电站首先动工建设。2007年底,红水河上游规划总装机容量63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187亿千瓦的中国第三大电站龙滩水电站,首台机组并网发电。至此,红水河梯级电站已开工建设9个,其中7个已全部投产,2个部分投产。2007年底,广西电力总装机容量达1,975万千瓦,成为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名副其实的「黄金电源」基地。
1986年,邓小平一锤定音:「广西平果铝要搞」。1991年5月,平果铝一期工程正式动工兴建,改变了我国铝金属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奏响了广西大规模发展现代铝工业的序曲。当前,百色市对优势资源铝土的开发利用达到了从未有过的规模,一个个大型铝项目纷纷落户各县区。投资95亿元的华银铝项目,年产160万吨氧化铝,是我国一次性投资最大、一次性建设生产规模最大的铝工业项目。铝业已成百色工业龙头,占工业利润70%以上,实现了从农业大市向工业立市的转变,经济总量从广西「边缘」迈向前列。如今,百色正在实施「千亿铝产业」工程,到2010年实现铝业总产值达1,000亿元,把铝产业打造成为广西支柱产业,把百色建设成中国乃至亚洲重要铝工业基地。
丰富资源带来全新产业格局
广西地理条件优越,生物、矿产和水能资源丰富。八十年代后,国家有针对性地统一规划安排了一批战略性项目,开创了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和资源的新局面。以培育壮大强优企业和优势产业为重点,广西突出抓好钢铁、汽车、制糖、机械、有色金属、建材、石化、电力、食品、医药的改造,当前已拥有一批综合经济实力较强、技术水平较先进、享有一定知名度的龙头企业和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品,柳钢、上汽通用五菱、玉柴、东风柳汽、柳工、中铝广西分公司、广西中烟等一批知名企业脱颖而出,成为广西民族经济的中坚力量。
九十年代后,广西优势资源开发走上追求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形成完整产业链的现代化发展道路。锰矿储量约占全国38%的广西,得益于中信大锰、汇元锰等龙头企业的建成,广西锰产业已由当初出售初级矿石产品为主,走上了发展精深加工、形成产业集群的道路。来宾、南宁等新兴铝加工基地,正在依托水电资源优势推动以「铝电结合」延长产业链的独有模式,给铝工业的发展带来更美好的前景。
成为机械制造重要基地
为了扶持这个边疆民族自治区发展经济,国家不但从发达地区将一些现代工业整厂迁往广西,而且直接大量抽调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前来支持。1958年中央第一机械部支持广西的40多名干部,成为广西建立机械工业局的人才「家底」。广西机械工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起来,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1958年,国家在柳州部署了柳州化肥厂、柳州动力机械厂等十大重点项目,随后从上海将针织厂、标准件厂等一批企业整厂内迁柳州,柳州逐步建成西南工业重镇。柳工集团是50年前从上海迁来的一个普通工程机械小厂,如今已发展成为世界工程机械50强,集团目标是到2012年年销售总额达300亿元。1969年,东风柳汽的前身柳州农业机械厂试制成功广西第一辆汽车「柳江」,到2007年,柳州市汽车年产量已经超过70万辆。玉柴、五菱等汽车机械工业龙头,发动机产量排在全国前列,柳州市成为我国最大的微型汽车生产基地,玉林市成为我国最大的柴油机生产基地。
自治区成立次年,广西建成机制糖厂12家,机制糖首次超过了土糖。这些规模虽然不大但遍布全区的机制糖厂,极大地推动了糖蔗种植。贵糖当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蔗糖生产综合企业之一,南糖、凤糖等一批制糖企业随之崛起,广西蔗糖占据了全国半壁江山。
来源: 香港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