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财务司司长周来振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民航发展规划,当前企业自身积累和有限的国家预算内拨款难以满足要求。目前机场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民航政府性基金。下一步我国将借鉴国外有益经验,进行机场建设费征管政策专题研究,实现征缴管理机制的长期化。同时,着手开展民航基金与相关空管服务收费并轨的可行性研究。 今年,为进一步加强民航财经宏观调控,民航局会同财政部制定中小机场、支线航空补贴、基建贷款贴息和地方机场建设项目投资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四项政策。
截至目前,四项政策共安排使用机场建设费117亿元。其中,中小机场补贴方面,两年分别有122和123个机场获得补贴,安排资金十几亿元。中西部地区机场补贴额占到70%以上,较好地体现了该政策向欠发达地区倾斜的原则。支线航空补贴两年分别有232条和258条支线获得补贴,70%-80%的补贴额集中在西南、新疆、西北、东北地区的支线。基建贷款贴息政策惠及数十个民航基本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贷款规模达100多亿元,起到了较好的杠杆作用。机场建设补贴资金规模近百亿元,将按程序组织项目申报,审批后按规定程序下达补贴资金。
周来振指出,金融危机使银行等金融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具有资本密集特点的民航企业融资困难,资金压力空前。基本建设补贴和贷款贴息政策通过直接投入和间接引导,将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中小机场和支线航空补贴资金弥补企业部分成本支出,增加经济效益。这些措施都将有助于提升企业抗击金融风险的能力。
他同时也指出,几项财经政策在执行程序、补贴核定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机场建设费项目预算管理程序较为复杂;二是中小机场补贴不均衡问题;三是支线航空补贴划区管理问题;四是贴息从2006年起执行,部分重点建设项目未能纳入贴息范围。同时,从今年执行情况看,航空公司、服务保障企业获得贴息资金太少,调控效果不够明显。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作者: 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