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一期工程再次取得重大进展:5月7日15时38分,经过58分钟的紧张作业,该电站2号机组反应堆厂房穹顶一次性整体吊装成功。这是红沿河核电站建设中的又一项重要里程碑,标志着红沿河核电站2号机组核岛提前2个多月结束土建施工,也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这将为电站后续安装、调试、运行奠定重要的基础。 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晓峰说,穹顶吊装是核电站建设的一个重大节点。此次吊装的2号机组钢结构穹顶高11.05米,直径37.012米,重达145.5吨,安装标高为44.83米,采用履带式吊机LR11350进行吊装。这个“庞然大物”要起吊60米余米后在空中与反应堆厂房钢衬里对接,最大径向误差为25毫米,被形容为“刀刃与刀刃的对接”。因此,穹顶吊装对气象环境尤其是风力条件要求极高。而红沿河核电所处的渤海辽东湾东海岸属多风区域,为顺利完成吊装,工程技术人员加强了对风力的实时监测,吊装前几天每小时预报一次风力,以寻找最佳时机完成吊装作业。
红沿河核电站2号机组核岛主体工程于2008年3月28日正式开工。2009年8月12日,2号机组穹顶开始现场拼装,2009年11月19日完成拼装工作,移交进行管道、风管等的安装。今年3月31日完成安装,进行角钢补装、油漆修补等尾项处理。同时,今年4月底,2号机组核岛厂房环吊完成安装。至此,2号机组反应堆厂房穹顶已具备吊装条件。据介绍,红沿河核电站2号机组在国内首次采用核岛筏基AB两层整体浇筑的工艺,成功经历了两个冬期的土建施工,它的顺利推进,将为红沿河核电站后续机组建设乃至北方地区核电站建设积累宝贵的经验。穹顶吊装完成后,2号机组还将进入大约两年多的设备安装、调试等阶段,计划于2013年8月15日投入商业运行。
杨晓峰说,自2007年8月18日1号机组核岛主体工程开工以来,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一期工程进展顺利,项目又好又快推进,目前项目的设计、设备制造、现场施工同时处于高峰,调试工作已逐步开展。去年8月,红沿河核电站1号机组穹顶成功完成吊装,4号机组核岛主体工程成功浇筑了第一罐混凝土。四台机组全部开工建设,使该电站成为世界同一厂址在建机组最多的核电项目。
当前,红沿河核电站1号机组核岛安装工程正在全面进行,部分单系统调试工作也陆续展开。1月25日,红沿河核电站首个工艺系统调试正式开工,标志着红沿河核电一期工程已进入调试阶段。1月26日, 1号机组反应堆厂房环吊(大连重工起重制造)完成安装并经过荷载试验,正式投入使用,这项一级里程碑的成功实现比原计划提前了64天。1月28日,1机组DCS房间首批控制区正式建立。1月29日,DCS设备安装正式开始。2 月22 日,1号机组疏水冷却器龙门吊380吨吊车电气安装完工。安装工程进展顺利。3月15日,红沿河核电电站1号机组核岛380吨龙门吊安装和试验完成,这一目标的提前实现为红沿河核电厂一期工程核岛重型设备安装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基础。
辽宁红沿河核电一期工程是国家“十一五”期间首个批准开工建设的核电项目,是我国“二代加”核电的示范项目,建负着承上启下推动我国自主化核电体系建设的重任。杨晓峰说,目前项目顺利快速推进,尤其是一些重要设备的国产化顺利实现,对推动我国核电自主化建设、拉动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在4月22日召开的国家能源委首席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再次强调了“到201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要提高到15%”的目标。杨晓峰介绍说,红沿河核电一期工程全部投产后,年发电量约300亿千瓦时,相当于目前大连市年用电量的1.5倍,对满足大连、东北地区电力需求,优化东北地区能源结构,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大连全域城市化发展,拉动地方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作为“低碳经济”的代表,红沿河核电一期工程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站相比,每年少消耗原煤约1200万吨,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漂尘、灰渣等均为零排放,由此可少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约2400万吨,二氧化硫约10万吨,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气体约6万吨,煤灰约120万吨。其中,一年减少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仅此就相当于1300万公顷面积的森林的吸收量,环境效益显著,等于在大连后方再建了一个美丽的后花园。杨晓峰说,目前红沿河核电站正在筹划开辟工业旅游线路,建成后将填补大连市工业旅游方面的空白。
杨晓峰对记者说,除了已经完成的二号机组穹顶吊装、首个单系统调试开始等工程,今年红沿河核电一期工程还计划实现1号反应堆压力容器到货、3号机组核岛安装开始、海水淡化厂房可用等重要工程节点,为项目最终按期顺利投产奠定基础,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和大连全域化城市化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