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为满足调峰供热和安全需要,《规划》建议采取“总量控制、适度发展”的原则建设一定数量的燃气电厂。预计2010年北京天然气供给总量在70亿立方米,参照发达国家发电用气一般占天然气使用总量30%左右的经验,北京发电用气应该控制在20亿立方米左右。
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虽然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未来一段时间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无论从经济成本、技术水平还是总量规模等方面还无法满足北京地区用电需求的增长。 一方面是资源禀赋带来的限制,而另一方面,环保成为电力发展无法逾越的一个刚性指标。按照《规划》要求,到“十一五”期末,万元GDP电耗控制在778千瓦时以下,较2005年降低7.05%。发电厂及输变电工程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新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率达到100%;主要燃煤电厂安装除尘及脱硫脱氮装置,除尘效率达到99.99%以上,燃气电厂氮氧化物的排放浓度控制在25ppm以下。
合力打造环保高压态势
在“十一五”期间,北京市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资源消耗的基础上,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的目标,这就需要举全力保障污染物排放指标的全面落实。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市将采取有力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在电源建设上,按照北京市2002年《锅炉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控制北京范围内常规化石燃料电厂的建设。同时,加大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淘汰高能耗产业和落后工业。
据了解,北京市大力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适度增加燃气电厂的发电装机容量并同期安装脱氮装置;2008年前北京境内现有主要燃煤电厂加装脱硫脱氮装置,污染物排放浓度达到规定要求。而电力建设项目必须满足电磁辐射环境评价规定,同时要符合文物保护、城市景观等方面的要求,与环境协调发展。
刘印春强调说,按照要求,发电企业要加强在线监测和内部管理,确保污染排放水平符合国家标准;电网企业逐步有针对性地对变电站开展电场、磁场和噪声综合防治工作。“十一五”期间,对奥运场馆周边等重点地区和主要街道,随城市道路建设和改造,因地制宜,逐步实施电力架空线入地改造,并在城市中心区和已确定的规划建筑用地以及重要风景名胜区,随市政道路先期建设电力沟道,预留未来电缆敷设空间。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刘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