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美国拥有103座正在服役的核电站,其电力产量约相当于法国和日本的总和。美国CONSTELLATION电力公司的有关人员表示,美国很多核电站已接近使用寿命,需在2029年左右停止运行。而为了保证核电保持占美国能源供应20%的地位,从现在起至2050年,美国还需建造100座新的核电站。这无疑会给世界核电领域带来巨大的推动力。法国的阿海珐集团已经与美国的CONSTELLATION公司合作,极力推介自己的EPR第三代技术。集团称,1970年美国的核电站只达到生产能力的70%,今日已近90%,而很快就不够用了,将尽快建造新的核电站,但预计第一批新的电站将在2014年交付使用。 石油、燃气的高价和煤的污染使核能的地位有所上升,特别是自去年夏季美国通过了鼓励核电发展的能源政策法律框架后,核电的形象在美国人心目中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民主党和共和党都认为已经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了。甚至美国绿色和平组织的创建者帕特里克·莫尔亦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公开信支持利用核能。
3、欧洲国家开始转变态度。亚洲的反应固然令人振奋,但是核电的未来更取决于欧美各大国对核电问题态度的转变。在欧洲,除了法国和芬兰,至今还没有第三个国家明确计划兴建第三代EPR核反应堆。尽管如此,对于核电未来的发展却有了新的争论。
四、欧洲能源企业的并购和能源政策的变化
欧盟内部能源企业间的并购不断,与2004年实行的欧盟能源市场开放政策有着密切联系,自2004年起,包括电力和天然气领域的欧盟内部能源市场对欧盟企业开放,企业有权自由选择电力和天然气供应商,从而促使过去由国家垄断为主的欧洲能源市场逐渐朝着全面开放和市场竞争转型。2007年7月,欧盟能源市场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开放。
面对愈演愈烈的并购热潮,欧洲各国取向各异。以德国和英国为代表的国家仍主张奉行自由经济的理念,积极回应出现的并购挑战和相关问题;而以法国为代表的国家则不断高举"经济爱国主义"的大旗,谨慎面对。近来欧洲能源企业并购潮再度涌动,牵动着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各大电力和天然气巨头的神经。欧洲国家都有自己的王牌能源企业。从企业的股市市值看,法国电力公司为770亿欧元,居欧洲之首,其次为德国E.ON公司,为663亿欧元,意大利Enel和法国苏伊士公司分列第三和第四,分别为444亿欧元和420亿欧元。从企业去年的营业额看,E.ON公司为老大,达560亿欧元,其次为法国电力,为510亿欧元,Enel和苏伊士分列第三和第四,分别为340亿欧元和300亿欧元。
欧洲能源企业并购新浪潮涌动主要出于以下原因。能源是经济的命脉,谁控制了能源,谁就能控制经济。在当前油价高企、能源供求关系偏紧之时,能源企业成了各国抢占的一个重点领域,对于石油稀缺的欧洲来说更是炙手可热。电力公司并购天然气公司,可为使用天然气发电提供了方便。而能源企业近年来的获利颇丰,也为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即使自有资金不足,银行也愿意为能源企业提供贷款。
德国最大的能源公司德国E.ON公司宣布,已向西班牙最大的电力企业恩德萨(Endesa)公司发出以每股27.50欧元现金价格方式收购的信息。这笔交易的总价值达291亿欧元,远远高于西班牙天然气公司去年9月发出的225.5亿欧元的收购报价。E.ON公司总裁贝尔诺塔特称,如果收购成功,不仅E.ON公司能够扩大规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和电力公司,而且也能给恩德萨带来巨大的好处,并将有利于实现欧洲统一的能源市场。无独有偶,意大利电力公司Enel在同一时期也表示要公开出价收购法国的苏伊士能源和环境公司,并得到了意大利政府的支持。
在欧盟范围内,要想获得并购成功,必须征得欧盟反垄断当局和企业所在国政府的批准。
为了阻击并购,西班牙和法国政府都采取措施,以避免本国能源企业落入他国之手。在德国E.ON公司提出并购报价后,恩德萨董事会主席皮萨罗25日在股东大会上表示,拒绝德国E.ON公司出价收购西班牙天然气公司。同样,在意大利Enel公司有意并购法国苏伊士公司时,法国政府也出面干预,并将政府掌控80%的法国燃气公司与苏伊士合并,从而对意大利公司关闭了收购的大门。
在自由市场和国家安全之间,究竟如何权衡,已经成为摆在欧盟一体化道路上的一道难题。尤其是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燃气之争"事件后,欧洲各国纷纷开始考虑如何减少对他国能源的依赖,因此有关"国计民生"的能源产业也成为各国不惜血本进行保护的重要领域。
来源:华经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