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2005年6月份的温州龙湾农村合作银行,出资入股的4639名股东中有近4000名是农民,2007年这家农民出钱办起来的银行共办理贷款约40亿元,其中60%以上投向农村,并实现了利润1.12亿元。如今投资入股农村合作银行已成为温州当地最热门的投资项目。(昨日《广州日报》) 曾几何时,农村金融市场发展面临严格的监管和准入限制,而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集体裁撤农村分支机构为代表,主流而传统的金融机构选择了远离农村市场。两相作用之下,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日渐萎靡。
事实上,只有深入农村的人才能够真正了解农村。真正能够开发农村金融市场的动力理应来自农村内部。温州这家农村银行,九成以上股东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他们显然并不具备现代金融经济知识,甚至无法清算每笔业务的收益与风险,但是这并没有阻碍他们设计出令人叫绝的风险管制制度,并取得很好的利润收益。
教条主义的经济金融学者习惯用“恶意”来假设一切,假设“每个人都是自私的”,这就是所谓“经济人”假设。正因此,现代市场中的资金提供者总要设定诸多条条框框,从固定资产的抵押到金融资产的质押,还要调查借款人的资产信用历史等,不厌其烦。然而温州龙湾农村银行却敢于给没有任何抵押保证的客户,直接发放信用贷款。这个举动源自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农村熟人社会特征的深刻理解,一旦某人违约拒绝还贷,不仅会被银行划入黑名单,更会被整个乡村社会群体抛弃,巨大的社会成本直接遏制了违约风险的发生;其二,尽管没有物质化的抵押约束,但是该银行却通过制度进一步强化熟人社会的约束能力,通过“信用联保”和“信用村”制度,把个人信用直接和社会道德捆绑到一起。而这样的制度设计也只有在农村经济体中才能实现,因为这一群体的总体流动性有限,且血缘、渊源等因素的存在让集体信用完全能够约束个人信用。
其实不仅浙江温州,被称为农民银行家的尤努斯已经成功证明了穷困地区金融市场发展的巨大潜力。而日前中央发布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将允许农村小型金融组织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政策导向已然非常明确,下一步的具体问题是如何放开市场准入,鼓励民间金融创新能力的发展。
然而理论的研讨距离市场现实的推进往往是万里之遥,诸如严格套用全国股份银行监管和组建的要求,在资产规模、股东高管层次、从业经历、风险控制制度等多方面设限。这些思维上的惯性,只会制约了农村金融市场取得突破性发展的空间,并不利于鼓励农村金融发展政策的落实。
值得一提的是,当下美国次贷危机的泛滥让国内的“金融创新慎重论”再次抬头。笔者却认为,与美国过度金融创新完全不同,中国金融市场的问题是创新不足。仅以金融信贷为例,美国是过度透支未来,2007年全国储蓄率居然是-1.7%;而中国的问题则是过度储蓄,特别是农村的信用消费不仅不足,甚至是根本没有。完全不同的国情之下,套用相同的政策反思,只会遏制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让更多潜在的农村金融发展陷入困境中。温州龙湾农村合作银行的成功理应让民间金融市场否定论者,就此闭嘴。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