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10日,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直流试验基地在北京奠基。该工程的十二项设备指标或试验性能将居世界领先地位。 正是这些有着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意义的成果,解决了发展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的关键问题,奠定了特高压输电工程的可行性研究顺利通过审查的基础。
发展特高压,设备是关键。邀请国外研究机构介绍设备研发情况,组织国内外厂商共同研讨、努力促成中外联合开发……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地创造条件,不遗余力地推进设备国产化进程。
特高压为中国电工设备制造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众多企业把特高压看作是电工设备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
2006年6月,政府部门、电网企业和设备制造厂商共聚一堂,商讨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研制工作。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代表表示,发展特高压输变电技术,将全面提升国内输变电设备制造业的水平,实现我国交流输变电设备制造技术升级,提高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跨越:站在发展的新起点
跨越“三省两网”的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将成为未来特高压电网恢宏蓝图的精彩起笔……
我国首个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线路全长约653.8公里,包括三站两线,起于山西省长治的1000千伏变电站,经河南省南阳开关站,止于湖北省荆门变电站,联接华北、华中两大电网,将于2008年建成投运。
中国电力顾问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于刚断言:“这一工程将开启国家电网全新的发展阶段。”
这条试验示范工程凝聚着人们的期望和企盼:全面掌握1000千伏交流输电系统的关键技术,全面实现自主规划、科研、系统设计、工程设计、设备制造、施工调试和运行维护,建设安全可靠、自主创新、商业运行、世界一流的交流特高压典范工程。
中国工程院专家组认为,工程正式运行后,将成为我国能源输送的一条重要通道,有利于实现华北和华中电网的水火调剂、优势互补,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试验示范工程的开工,成为未来五年特高压电网恢宏蓝图的精彩起笔。
晋东南-荆门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建成投运后,计划建设晋东南-陕北、晋东南-北京和荆门-武汉特高压工程以及淮南-芜湖-浙北-上海等特高压工程。“十一五”期间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建设线路将达4200公里,变电容量3900万千伏安。同时,“十一五”期间还将相继开工建设向家坝和溪洛渡水电站到华东和华中的±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
快捷、高效的电力“高速公路”将随着特高压电网的建设与发展,实现能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合理流动。
2010年前后,纵贯南北的百万伏级输电通道将把华北和华中紧密联系起来。到2020年前后,国家电网特高压骨干网架基本形成,国家电网跨区输送容量将超过2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20%以上。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