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如此,青藏铁路建设如此,特高压电网建设也不例外。
没有民主就没有科学。谈到各种不同声音,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一脸释然:“任何一个重大工程的上马都会面对不同声音,争论越激烈越显出工程本身的重要性。我们把不同意见都当作研究课题加以解决,不同意见让我们把工作做得更扎实。” 国家电网公司的建设者们沉下心来,埋头苦干,用科学的论证打基础、攻难关。
“科学论证,示范先行,自主创新,扎实推进”的十六字方针是发展特高压电网的基本原则。
国家电网公司一方面建立了重大技术问题由专家院士顾问组审核把关的机制,并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机构交流研讨,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
同时,国家电网公司充分利用公司所属的多方面科研力量,认真开展特高压研究和论证工作。为了确保结果的可靠性,一个课题的研究,经常由几个单位同时展开,通过比对甄选最佳方案。
据不完全统计,共有2000多人直接参与和承担了特高压电网的研究咨询工作。其中,院士30多人,教授及教授级高工300多人,高级工程师及博士800多人,工程师、在校研究生及其他人员超过1000人。黄毅诚、史大桢、赵希正等很多电力行业的老领导、老专家也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和支持着特高压工作。
“如此的研究规模,如此的慎重与严谨,这在国内的研究中是不多见的。”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颇有感触。
2005年6月,国家发改委组织的特高压输电技术研讨会在北戴河召开,持各种观点的专家齐聚一堂,共商特高压发展问题。
让专家们惊讶不已的是,会场上,摆在每个人面前的论证资料厚达半米。这些研究汇总材料,对特高压涉及的问题都作了深入细致的阐述,并提供了1986年以来我国关于特高压的研究报告和数据资料。很多老专家感慨地说,“论证过程本身充分体现了国家电网公司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所拥有的宽广胸怀和科学精神。”
充分的研究和严谨的求证是最有效的交流方式。之后的两次会议上,对工程的认可和支持已成为绝大多数专家的共识。
“实现电网技术升级是电网企业职责所在。作为一个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任的企业,我们无法选择轻松。”刘振亚感慨地说。
工作如同行船,越是躲闪,越是逃不掉触礁的命运;不惧不闪,直面前行,千钧一发之际,急流反而推着船,转过险滩,化险为夷……
随着论证工作的不断深入,对特高压的科学论断也不断形成:特高压不存在不可逾越的技术难题;特高压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特高压符合我国国情;特高压电网的安全问题可以控制……
2005年11月,由27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参与的课题组,在缜密的论证之后,提交了《关于我国特高压输电研究和工程建设的咨询意见》。《意见》指出我国有必要加快特高压输电研究和工程应用的步伐,试验示范工程方案符合要求,建议作为国产化的依托工程,纳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高技术产业计划和重大装备自主创新计划。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