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沉寂了20年之后,世界核电产业进入复苏期。未来10年,美国拟增加6000万千瓦核电装机容量,法国计划更新目前运行的58台核电机组,印度规划核电装机容量提高近1800万千瓦,中国可能新增的核电装机容量更是高达6000万-9000万千瓦。全球将迎来核电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 抓住机遇,迎接这次全球核电发展的高峰,中国核电相关建设和设备制造企业要加快推进核电技术装备的自主化。唯有如此,企业才能为自己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并通过大幅降低工程造价来增强竞争力、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加快推进核电建设,对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18日,在国家能源局举办的"核电技术装备自主化第三次工作会议"上,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表示,当前能够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的只有核能,因此,加快推进核电建设,对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能源供应年均增速为5.4%,经济年均增速为9.7%,以能源翻一番保障了GDP翻两番。然而迄今,中国一次能源中煤炭仍占70%以上,总发电量中煤电的比例更是高达83%,以煤为主、清洁能源比例非常低的能源消费结构还没有真正改变。中国电力和整体能源对煤炭的依存度高,不仅对生态和环境造成破坏,也因大量的"北煤南运"给中国本已处于瓶颈状态的交通运输业带来很大压力。
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其能量密度低、经济性比较差,不易形成大规模的供应,因此发达国家都将能量密度高、可以大规模供应、经济性好、无污染的核能作为替代化石能源的首选。在西方发达国家,核电售价要低于火电的价格。在中国广东、浙江等能源匮乏的发达地区,核电上网电价也低于煤电脱硫的标杆电价。数据显示,以煤、油和天然气发电,每100万千瓦时电力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为994吨、814吨和550吨,而核能发电没有二氧化碳排放。目前,全球在运行的核电机组有400个,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16%,核能替代化石能源发电,每年相当于减少20多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减排的意义非常大。
核电发展进入复苏期,全球将迎来核电建设的第二个高峰
随着核电技术的进步,前期制约核电发展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都大幅提高。并且,近年来的能源价格上扬和经济迅速发展使各国开始重新重视核电发展,因安全阴影沉寂了20年的核电进入复苏期。截至2008年3月20日,世界上32个国家和地区,共有400多台核电机组在运行,核电总装机容量超过3.9亿千瓦,核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17%。全球有16个国家和地区核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超过25%,法国则高达78%,欧盟整体35%,美国19.4%,俄罗斯16%,日本27.5%,韩国35.3%。数据表明,发达国家的核电比例都比较高。截至2008年底,中国已建成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江苏田湾三个核电基地,现役核电机组11台,核电装机容量910万千瓦。核电装机仅占电力总装机的1.1%,同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也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近年来,因1979年美国三哩岛核电厂事故和1986年4月26日发生的切尔诺贝利事故阴影而沉寂了多年的核电,再次受到广泛重视。美国计划至2020年增加6000万千瓦的核电装机容量,其中1000万千瓦依靠现有机组增效来完成,另外5000万千瓦依靠新建核电机组实现。到2011年,法国目前运行的58台核电机组将有一半平均年龄达到30岁,达到最初预定的使用寿命。为了保证核电站的安全运行,法国政府决定在2015年到2020年以新一代的核电站代替目前的核电站。印度的投资计划同样令人惊叹,由于能源匮乏,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印度实施了核电振兴计划,目前有至少8台机组正在兴建中,将使2012年该国的核电装机容量从目前的250万千瓦达到760万千瓦,而其目标是在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超过2000万千瓦。如果实现这一目标,印度届时的电力供给中将有15%来自核电。
根据中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国要建成核电机组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左右,核电机组装机容量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比例将达到4%。争取到2030年,中国核电装机达10000万至12000万千瓦,在技术和规模上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而国家能源局在海口举办的"核电技术装备自主化第三次工作会议"上透露的信息表明,中国近期将调整《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目标有望大幅提升。
目前,中国在建核电装机容量达到2500多万千瓦。其中包括:已经进入安装阶段的秦山二期扩建2台65万千瓦核电机组和岭澳二期2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2007年开工建设的辽宁红沿河4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2008年开工建设的福建宁德4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福建福清6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广东阳江6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浙江方家山2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张国宝在国家能源局"核电技术装备自主化第三次工作会议"上表示,2009年,中国引进美国西屋AP1000技术建设的浙江三门一期2台125万千瓦核电机组、山东海阳一期2台125万千瓦核电机组,引进欧洲EPR技术建设的广东台山2台170万千瓦核电机组,以及海南核电一期2台65万千瓦核电机组等项目将相继开工,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2010年,中国内陆江西、湖南和湖北三个核电项目可望开工。后年,上述一些项目的二期工程也将开工建设。可以说,中国已经步入核电建设的第一个高峰期,而世界则将迎来核电发展的第二波高峰。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共有441台核电站投入运营,27台正在兴建中,还有151台正在立项和可行性研究阶段。
加快推进核电技术装备自主化,是企业抓住全球核电发展高峰机遇的重要举措
中国和世界核电发展的加速,为中国核电项目建设、营运企业和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展示了良好的盈利前景。而加快核电技术装备的自主化,是抓住机遇迎接全球核电发展第二个高峰的必备条件。
至2005年,全球第二代核电站(堆)共有440多台,积累了超过1.2万多堆年的安全运行经验。20世纪90年代开始诞生的第三代技术是在第二代技术基础上,对严重事故预防和安全系统的改进提高,安全可靠性从设计上得到进一步提高,经济性则依赖设计、制造、施工安装和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目前,第三代核电技术的代表为美国西屋公司AP1000技术和法国法玛通公司EPR技术。第二代核电站运行业绩良好,尚有改进潜力和发展空间,预计未来30年二代压水堆仍将是核电发展的主力堆型;第三代的压水堆核电机组目前尚未取得实际运行经验,没有成熟的商用机型,达到批量规模建设的阶段还需要有个过程。
通过大亚湾、岭澳一期和二期核电项目的建设,中国已初步掌握了第二代及改进型核电技术,并具备了批量化建设百万千瓦核电站的能力。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工程师隋永滨介绍,中国在建的二代改进型百万千瓦核电站的综合国产化率已达75%-88%,新近核准的项目综合国产化率可达80%以上。今后一段时期,中国核电自主化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是:通过依托重点工程,进一步提高二代改进型核电技术装备的国产化率,同时消化吸收第三代核电技术。
大力推进核电技术装备自主化,不但对于加快中国核电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还能为企业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并且通过大幅降低工程造价,为企业节约投资并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在核电项目总投资中,50%以上为设备价款。由于中国还不具备某些关键设备的制造能力,比如一些大型铸锻件、核级泵阀和DCS数字化仪控系统,中国进口这些设备时往往要支付比国内类似产品高2-3倍的价格。也正因为如此,虽然中国目前在建的二代改进型百万千瓦核电站的综合国产化率已达到75%-80%,中国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只能获得设备制造利润的30%,而供货量不足30%的国外核电设备制造商却拿走了70%的利润。
对于核电项目业者单位,核电技术装备自主化可以显著降低投资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大亚湾核电站两台机组的工程造价高达每千瓦2000美元,随后的广东岭澳一期核电站降到每千瓦1800美元,岭澳二期降到1550美元,辽宁红沿河和福建宁德项目降到1500美元,广东阳江项目有望达到1400美元。随着批量的增加、国产化程度的加深,中国核电项目工程造价越来越低。虽然其中可能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但装备自主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是国内核电工程造价降低的决定性因素。
从长远来看,通过设备国产化,降低核电建设成本,还可提高核电与其他电力形式的竞争力。在国外,核电一般都比煤电价格要低,中国大亚湾核电项目目前也可以做到这一点。随着中国核电设备国产化程度的提高,中国核电初期投入将逐渐降低,核电价格还将有所下降。
为了加快推进中国核电技术装备自主化,中国正在抓紧制定《核电技术装备自主化依托工程管理办法》,并可望在近期发布。而作为企业,加大技术、资金和人才投入,对目前中国还不能制造的关键设备进行重点技术攻关,是其抢占包括国外市场在内的巨大核电市场份额,获得更好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
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