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变电力发展方式,着力调整电力结构,优化电力布局,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将对“十二五”期间及中长期的清洁能源快速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为提高中东部地区的能源供应安全、降低电力供应总成本、优化利用环境和土地资源、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我国未来新增煤电将主要布局在煤炭基地,同时形成两种煤炭输送方式:一是将高热值的洗精煤采用铁路运输;二是将原煤(包括褐煤)、煤矸石、洗中煤等相对热值低的煤炭就地发电,经过电网输送。通过优化煤电布局,将目前以输煤为主的能源运输格局转变为输电输煤并举,预计2020年输电占煤炭产区的能源输送比例将达到20%左右。 与此同时,我国西北、东北、华北北部地区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可以建设大规模风电基地。通过优化煤电布局,将建立起连接西部、北部煤电基地与中东部负荷中心地区的跨区域、远距离、大容量的输电通道,可以联合输送煤电和风电。研究表明,通过跨省跨区输送,2020年我国风电开发规模将提高一倍以上。展望2030年,随着太阳能发电基地的大规模开发,这些输电通道还可进一步输送太阳能发电,从而推动太阳能发电的大规模开发和在更大范围的使用。
加快发展跨区输电,需要在电力规划中协调好能源富集地区的能源送出能力和中东部负荷中心地区的电力市场空间。控制新建燃煤电厂,重点发展核电、风电、抽水蓄能、燃气发电,以及屋顶光伏、热电联产等分布式能源,既满足电力需求又改善了环境。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工业化高速发展的阶段,每年的能源需求、电力需求增速快、增量大,电力系统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因此,我国的智能电网发展,不仅要从整体上规划好电力系统,使系统发展具有合理的结构和布局,实现电源、电网的协调和送受端的协调,使全国范围内的多种能源都能接入电网并进行合理配置,促进清洁能源发电加快开发,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同时还要考虑电力系统智能化的建设,提高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整体经济性和运行效率,减少损耗,提供高效、互动、多样化的服务。通过智能化的提高,使各种清洁能源发电能力得到充分发挥,降低化石能源消费,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