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严肃的商业腐败话题在一次次不负责任的明志仪式中被戏谑,西门子今天的困境其实是可以理解的 忍受社会的唾骂,仅是西门子苦难日子的开始。
2006年11月15日,由于被怀疑某些部门经理空套公司总部资金,用于谋取订单的商业贿赂,西门子总部和一些高管的住宅,同时遭到了德国多个部门的联合搜查。
警方当场逮捕了6名西门子职员,并扣押了3.6万个记录业务资料的档案文件。仅仅21天之后,一位名叫雷哈德·西克泽克的前西门子销售职员向检察官提供了长达数百页材料,指证西门子部分高管在诸多海外交易中使用非法手段,以钱买单。其甚至表示,自己也曾受到这方面操作的专门指导。但因预感事情败露,自2004年末起他就开始秘密筹集这方面的材料,以图为自己“留下后路”。
至此,西门子行贿案被认为发生了实质性转变。
分析人士表示,随着相关部门调查逐步深入,局势正朝着不利于西门子的方向发展。很多迹象也表明,西门子往日的光环在这一桩桩曝光的丑闻面前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公众的全面怀疑和对它无情的抨击。而前职员的自揭家丑,也将让这个有着159年之久历史的跨国企业处境雪上加霜。
劣迹斑斑
谁也未曾料到,直接把西门子推入危机深渊的竟然是一笔发生在12年前的灰色交易!
据意大利博尔扎诺省检察机关一位官员透露,西门子涉嫌在1994年时,为从意大利国有电信公司意达泰尔手中获得订单,而贿赂了意大利前邮电部监察长朱塞佩·帕雷拉。他表示,警方是在2003年觉察到这笔可疑交易,并随即对其展开了深入调查。他们发现,在那次竟标中,原本并非绝对优势的西门子在与朱塞佩·帕雷拉有过一段“密切”交往后神秘胜出。而在此前,西门子曾向一个属于朱塞佩·帕雷拉的波多黎各空壳公司转入1000万马克。为了谨慎起见,意大利警方当时邀请了德国检察机关协助调查。随后,调查人员又意外地发现了西门子设在奥地利赖夫艾森银行的3个秘密账户。这些账户曾在1995年至1999年间多次以现金提取的方式向尼日利亚军方和政治要员行贿,其涉案金额高达7000万欧元。但检察部门并没有立即对西门子展开公开调查,而是继续暗中挖掘其他可疑账户。直到2006年10月,当一名西门子员工试图将1000万欧元从瑞士德累斯顿银行苏黎士分行的账户转入另一可疑账户时,留心已久的银行工作人员立即通知了德国方面,这才有了11月15日搜查事件的发生。
如今,各种关于西门子的贿赂丑闻铺天盖地而来,让这个曾经被誉为最富传奇色彩的企业一下就掉进一个自诞生以来最寒冷的冬天。
法兰克福专门从事腐败案件调查的高级检察官沃尔夫冈·肖朋斯泰因奈尔日前表示,“西门子正处在它最灰暗的历史时期”。他透露说,希腊有关部门已经就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可能存在的腐败案展开调查。他们怀疑,西门子通信集团希腊分公司动用了大约占所获项目利润10%的资金向主管官员行贿,并因此获得包括地铁系统和保安系统在内的多个巨额订单;孟加拉国方面也有消息称,在2002年至2004年间,西门子曾在该国以“不光彩的手段”竞争一项海底光缆工程,造成该国民众对政府信任度极度下降;而前联合国伊拉克“石油换食品”计划腐败案独立调查委员会的一名官员在11月15日搜查事件发生后也再次佐言,包括西门子在内的4500多家公司曾向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进行了总额为18亿美元的贿赂。
灾难,对西门子而言还远不止这些。自从接受调查以来,其不少高管都收到了检察部门的传讯。
达姆施塔特地区法院宣布将在明年初对西门子发电集团的2名涉嫌商业贿赂前高管举行听证会;另有5名西门子前任中层经理也正在接受乌帕塔尔市检察部门的调查,他们面临的指控是“以送礼方式获得塞尔维亚电力厂项目订单”;而针对日前有人举报西门子助听器公司现金贿赂批发商一案,相关部门也已经成立了一个专门调查小组。
截至目前,瑞士、意大利、列支敦士登、希腊和匈牙利等一些西门子曾经开展业务的国家和地区相继宣布对西门子曾参与项目调查。关于西门子商业贿赂涉案的金额在不到一个月内,已经从预期的2000万欧元迅速上升至2亿欧元。
无力的辩解
现在,人们对西门子贿赂丑闻的关注,已经转移到对整个事件发生根源的讨论上来。
据了解,在1999年以前,德国对本土企业为打通政府关节而向政客支付“咨询费”的做法没有明确禁止,而是允许企业将这部分所谓的“咨询费”在企业计税时预先扣除,此举大长了商业贿赂之风。但1999年后,随着政府对《反不正当竞争法》、《刑法典》和《反腐败法》等一系列涉及商业贿赂的法律进行修订,这种做法也首先在德国国内被紧急叫停。3年后,德国政府把这一政策的适用对象范围扩展到国外私人企业员工。也就是说,在2002年后所有德国跨国企业的国外机构就已经被明令禁止从事商业贿赂活动。但实际上,高速发展的世界经济已经催生了大量能和西门子竞争的企业,它的跨国经营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这股巨大的生存压力和“天高皇帝远”的侥幸心理,让西门子旗下部门不惜铤而走险。同时,为了掩人耳目,它也在贿赂手法上费尽了心机。
一名涉嫌此案的西门子员工供认,西门子一般先向国外空壳公司转移资金,然后再通过英属维京群岛的3家公司把钱汇入列支敦士登和瑞士银行的账号。而后,这些资金再由参与重大项目竟标的部门按需支取。他也承认,“公司总部对境外贿赂买合同的做法早就深有洞悉,只是要让一个占据80%销售份额的境外市场陡然跌落谷底,高层们又不是很情意”。
要守法就要牺牲利润;要保全利润就要违法,并冒着随时被揭发的危险。矛盾面前,西门子没有太多犹豫就选择了后者。但漠视政府威慑,也就意味着这场灾难的主要责任将由西门子自己来承担。
西门子前首席执行官海因里希·冯·皮勒认为,就算是把关键责任归于西门子本身,其在贿赂案泥潭中长期难于自拔的原因也并不单纯。他表示,自从1989年公司进行大规模重组后,部门间的相互监管力度就大大地降低了,过于独立的机构也让公司的监管形同虚设。也正是从那时起,西门子开始把注意力整个转移到对业绩的追求上。但在严峻的市场环境面前,不少部门管理者纷纷利用当地政府的政策漏洞和自身组织的松散性,通过贿赂方式来获取订单。而值得一提的是,即使行贿败露,高管们的责任也只是被定义为操作上的违规,他们并没有大的利益损失。甚至在遭到有关政府指控时,公司还必须为他们支付保释金和律师费。另一方面,在他担任西门子首席执行官期间,为了扭转当时不景气的销售景况,他曾主张把本该2003年才实现的利润目标提前到2000年。这一几近疯狂的做法,也使得西门子内部已有的关于禁止商业行贿的规章被彻底抛弃。
目前,已是焦头烂额的西门子在配合来自世界各地的调查时,并不忘为自己的劣迹做一些苍白的辩解。
不止一位西门子高管公开抱怨说,德国政府不应该只揪住西门子的问题不放。因为在他们看来,西门子的商业贿赂其实是在遵循一条跨国公司争夺市场的“潜规则”。而近几个月来,包括大众汽车公司、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IBM、安讯、日立在内的一大批跨国公司也都无一幸免地传出同样的丑闻。“西门子之所以成为众矢之的,只是因为运气不那么好罢了。”他们自嘲道。
对此,德国著名的《明镜》周刊第一个站出来泼了冷水:就在与朱塞佩·帕雷拉交易2年后,西门子又盯上了一项新加坡政府订单。为了拿到订单,其又在新加坡能源部高官身上故技重施。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被该国政府禁止5年内不得参与公共项目投标,这也是后来被分析人士戏称为西门子行贿史上的第一次“滑铁卢”,但它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其大中华区总裁贝殷思也曾在回答媒体提问时承认,总部定下“密切与政府关系”的战略对西门子在全球成功运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骨子里就发誓要走政府路线的企业,凭什么能够在事情败露后如此大言不惭地为自己开脱?他们应该为自己的这番言论感到羞耻!
来源:《IT时代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