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一系列问题浮出水面。将来新能源和电网,和石油等液体燃料行业企业的关系,也要进一步理顺。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告诉本报记者,众人关心的价格政策,以及新能源并网政策等等,都有望提及。江苏做得更早,作为全国光伏产业份额 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一系列问题浮出水面。
“将来新能源和电网,和石油等液体燃料行业企业的关系,也要进一步理顺”。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告诉本报记者,众人关心的价格政策,以及新能源并网政策等等,都有望提及。
“江苏做得更早,作为全国光伏产业份额最大的一个省,不仅省里在做,下属很多城市都在做相关规划”。
石定寰还向本报记者透露,最近光全国意图打造千亿元以上新能源产业化基地的城市,就有十多个。
“通过梳理这些调研,希望可以解决共同面临的新能源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价格等相关配套政策推进难点等。”石说。
配套政策提速
振兴规划目标值增加后,也意味着相关配套政策将提速。
本报记者获悉,振兴规划相关的扶持政策将会包括财政、价格、税收、技术研发等方面。史立山并未提前透露具体内容,但他表示,相关政策力度会更大,着力点也会更加灵活。
“为保证相关技术革新及应用的推进,新规在上网电价补贴等政策方面都会更加明确,并力求科学。”史介绍说。
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经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与《太阳能光电建设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暂行办法》,对符合条件的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给予20元/瓦的补贴。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缺乏具体配套细则,该补贴在操作性方面略有欠缺。
史立山也直言,“如果我们的政策不够细致和明确,可能会给人"口惠而实不至"的感觉。这些在新规中会尽量避免”。
本报记者进一步获悉,今后包括电力系统如何在电网配电侧接入新能源;新能源满足什么条件、规模,才能推广;技术上是否有更细化的要求都将逐步明确。
参与振兴规划讨论的知情人士也向本报记者透露,下一步,针对光伏建筑项目具体的申报、审批等,财政部等有关部门,有望出台一个更加细化的规定。
今后新能源相关的宏观管理和配套政策,史立山则表示,还要尽可能地为技术提升做好配套服务。
他举例说,将来针对新能源发电的管理策略也要有所转变,比如针对风力资源分布时间空间不均的特点,将来风电的管理很可能不根据负荷,而是根据风自身的规律,对应制定管理办法。
在这次振兴规划的讨论中,透露的一个重要信号是,今后相关配套政策,特别重要的一点,还在于利用市场机制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借鉴风电五年来特许权招标的经验,今后大型光伏电站也拟采用招标的形式。”史表示。
石定寰也告诉记者,不管出台怎样的政策,由于涉及面广,要想培育好新能源的产业链,这些扶持政策,都应该在系统配套上下功夫,“可以借鉴之前国家对软件行业的刺激政策”。
石也举了一个成功的案例。他说,当时政府为了促进软件行业的发展,发改委联合了信产部、科技部、商务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知识产权局等各相关单位,进行了闭门协商政策的过程。
“大家封闭下来工作,拿不出政策谁也不出来,连续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最后拿出来一个总政策,系统配套支持软件行业的发展”。石说。
新能源并网难题待解
在可再生能源政策不配套的诸多症结中,王斯成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要突破新能源的电网接入办法,“实际上光伏发电卡壳组要是卡在电网公司,如果电网公司不积极,你就很难行得通”。
就此前众人关注的上网电价和补贴看,目前看并不是难事,总结借鉴国内外一些示范试点的经验教训,或者用财政手段,或者分摊电力价格引导,都可以讨论。“但由于电网结构不同,我国针对新能源的电网接入办法,一直没有出台。”王斯成表示。
从国外经验看,目前接入的最好办法是由电网公司来制定,包括对接的具体程序、审核办法等,“不能是谁发电了都能并网,肯定有个审核和验收,包括对接的一套标准等。”这是王斯成的观点。
这也需要解释。由于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接入标准不一,维护成本不一致(一般后者略高),且新能源发电份额会相应减少传统能源份额,电网公司通常缺乏接入新能源的动力,加之并无明确的文件可依照,电网公司的行动因而滞后。
由此,王斯成建议,需要从国家更高层面倡导,必要时给予电网公司一定的损失补贴,具体补贴方式可以具体讨论。
随着新能源振兴规划的即将出台,国家推动新能源发展的态度已经显然,“与其被动接入,当然不如提早主动建立标准,开门迎客”。业内人士对此颇为乐观。
本报记者获悉,经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协调,电网公司被倡议尽快建立一个新能源上网的技术标准。
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张志宏表示,在新能源电力接入方面,将促成中科院与国家电网合作,研究部署智能电网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开发,相关项目还将吸引企业参与。
跨越新老能源合作
“从总的趋势看,今后新能源要得到更好的发展,无疑需要与传统能源联手。这也是最近被更多人意识到的事情。”石定寰说。
目前国家电网已经与南京南瑞集团合作建立了专门的新能源基地;华能等电企最近也开始涉足新能源领域,加紧进行新能源方面的研究。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对此已经发起了一个新的模式,主要是通过紧急筹备建立北京太阳能电力研究院,拟采取民办官助、企业化运营的模式进行新老能源合作的研究。“在研究领域上跨越太阳能和传统能源的樊篱,不仅研究光伏发电技术问题,还要具体研究如何进入发电系统,如何有效储能,高效利用等问题”。石定寰告诉本报记者。
5月21日至22日为期两天的“中国能源战略转型与绿色革命”论坛也被业内看作一个转折。石定寰介绍,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等两个相关行业代表倡导,一起召开能源战略转型方面的会议,还是首次。
南方电网节能环保方面的相关负责人向本报坦言,参会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搜集信息,看电网能为新能源的发展,具体做些什么。
史立山也把这次会议看作,常规能源大型企业和非常规新能源企业,合作的开始。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