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煤炭产运需衔接进展较为顺利,12亿吨煤顺利签单。作为市场化逐步推进的成果,本次煤炭产运需衔接成效最为显著。 今年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往年一直紧张的煤与电,今年的关系变得和谐起来,没有出现去年“顶牛”的局面。今年煤炭企业夺得了定价话语权,电力企业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下被迫接受了涨价要求。而国家发改委2867号文件中明确写着“继续实行煤电联动机制”,这是电力企业同意涨价的政策动力。 另一亮点是运力衔接方式的改进。今年的运力衔接方案中,运力决定权交给了各铁路局。而在往年的运力衔接模式中,运力直接分配给各煤炭企业,由供方决定如何给不同的用户分配运力。在这种模式下,煤炭企业可以拿运力来要挟电力企业:要是你给的价太低,对不起,我不运给你,行不行?今年把运力分配权交给各路局后,供需双方在运力面前平等,都需要向铁路要运力,各路局将成为真正的“王者”。 第三,今年的煤炭衔接过程中,发改委首次淡出衔接过程,只作为政策制定者和监管者从宏观进行监控,没有直接干预。2867号文件明确表示发改委不再牵头召开会议,由企业自主谈判。这一承诺体现在此次桂林会议政府官员人数大幅减少。据知情人士介绍,本次会议的参加人数是上次济南会议的十分之一。 桂林会议的上述三个亮点反映出能源市场的架构雏形已经显现。建立一个公平、高效的市场,要求各主体间关系要顺畅,上下游衔接要和谐,更为重要的是,政府要从“运动员+裁判员”的双重身份剥离出来,成为单一的裁判员。 但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劳永逸。仔细考量今年的衔接过程可以发现,这种和谐关系的背后仍隐藏着几项不和谐因素。倘若不正视这些因素,煤炭资源产业链条的正常运行可能会受到破坏。 首先,电力市场化改革步伐落后于煤炭,双方差距在进一步扩大。从目前用电市场情况分析,各地电价上涨空间不大,煤电联动实现难度很大,上涨的煤价成本很可能由电企自己消化。这样,下游价格被牢牢控制,上游成本传导不出去,矛盾必然越积越深。 其次,随着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铁路运力不足的瓶颈越发凸显。煤炭资源的市场化改革在各类能源产品中开始得较早,生产、价格、销售等各方面都向市场方向迈进,唯有运输还是按照计划方式进行分配。全国煤炭50%以上通过铁路运输,而2007年全国铁路运力增长相对于煤炭总量增长仍缓慢,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这将导致煤电供求矛盾激化。 在市场化改革的早期,紧张的供需关系成为众矢之的,因此上述这些不和谐因素被忽视。在市场化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的前提下,如何理顺价格传导机制,如何突破价格瓶颈,成为当务之急。 打破双轨制,建立起由市场供求定价的煤炭交易机制是政府首先要确保做到的事情。同时为了减少多种不确定因素对煤价的影响,还要建立大宗煤产品的长期订货交易机制,以作为市场定价的有效补充。目前有消息称国家正在研讨“中国煤炭市场体系建设方案与运行机制”,同时产煤大省也在酝酿推出自己的市场化方案,以争取主动。未来煤炭交易可以有多种方式,如成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煤炭交易中心,供需双方可以签订大宗长期协议,或者煤用户零散交易等多种方式,最终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煤炭市场体系。 在完善煤电联动机制的同时,电力企业要发掘自身潜力,节能降耗,从煤渣里压缩成本,不能一味依赖煤电联动。电价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电力价格既要考虑到对稀缺资源的补偿,又要考虑作为公共商品,老百姓的承受能力。要想扭“亏”为盈,电力企业必须要向自身要效益。河南省煤炭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李朝林指出,发达国家火电厂每度电煤耗为300克,而我国是360克,这说明其中还有很大的成本压缩空间。 此外,发展多种运输途径,是破除运输瓶颈的重要方式。铁路提速是解决方式之一。明年全国铁路实行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全国的铁路货运能力将会增加12%。还可以适当发展公路、水路等方式,尝试港电联动的“煤运需”衔接方式等。 来源:中国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