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对东盟的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贸易额呈直线上升趋势,尤其是在服务业投资、工程承包、劳务合作等领域,东盟都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服务贸易出口市场。 与此同时,东盟在海运、航空运输、金融服务、建筑工程服务等领域的对华投资合作,已成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体上说,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和建立自贸区,促使双方经贸关系全面发展,在服务贸易领域给彼此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已经成为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强大动力。 服务产业互补性强 服务贸易是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双方服务贸易基础不同,产业优势领域各异,这些差异形成了双方服务贸易的互补性。 在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上,东盟成员普遍好于中国。根据世界银行2005年世界发展报告同口径统计,中国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为32%,而东盟成员中,除文莱数据不详、老挝和缅甸低于中国外,东盟其他7个成员国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都高于中国,其中新加坡高达65%,居于领先地位;菲律宾为53%,泰国50%,马来西亚42%,印尼40%,越南38%,柬埔寨36%。即便按照2006年中国国家统计局调整后的数字,中国服务业产值为40%,也不及东盟半数以上成员的水平。 在服务贸易的规模上,中国远远大于东盟成员,根据世贸组织2005年国际贸易统计,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值744亿美元,相当于东盟10个成员的总规模。 在服务贸易发展速度上,中国、新加坡等国的发展速度都很快,中国略胜一筹。 在服务贸易出口的产业结构上,中国和东盟成员各领风骚。中国在建筑服务、海运服务、旅游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方面竞争力较强,而新加坡、马来西亚则在航空运输服务、金融服务、酒店和会展服务等方面优势明显,泰国的旅游服务更是独具特色。 总体上,中国与东盟双方在服务贸易的发展基础、产业格局、发展速度和发展阶段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使双方的服务贸易形成了较强的互补性,为双方的服务贸易扩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整合区内资源应对国际挑战 除了现实的产业互补性和发展阶段差异以外,由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区内投资和贸易合作的规模不断加大,以及区域内各成员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无疑会扩大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的发展,潜力巨大。 首先,双方服务贸易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从中国和东盟成员经济发展的角度讲,都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发展服务业、扩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成为必然选择。这无疑会给包括对方在内的外国服务提供者带来机遇,携地缘、文化和现实的合作基础等优势的双方必然会给对方更多的便利。 特别是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双方在货物贸易和其他产业领域的投资不断增加,必然进一步增大对物流、金融、保险等服务的需求,会给双方的服务提供者带来新的机遇。 其次,服务贸易合作发展的余地和空间巨大。中国与东盟双方在服务贸易发展中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决定了双方的合作空间多于竞争领域。 除了区内服务贸易合作的空间外,更为重要的是,面对以服务业为核心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中国与东盟成员要在区内合作的基础上,形成区内要素资源配置,增强中国-东盟自贸区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的凝聚力和整体竞争力。这是自贸区成员共同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性构架和战略选择。 中国与东盟在发展服务贸易方面的制度合作空间也比较大。制度合作创造生产力,是自贸区建设的根本所在。中国与东盟的服务贸易急需双方在制度方面的合作,包括签署双方服务贸易一揽子协议和重点领域乃至重大开发项目的合作框架,尽早签署《服务贸易协议》,为双方服务贸易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最后,政策促进与限制的调整余地较大。目前,东盟成员内部的服务贸易政策差异较大。例如各国对外资出资比例的上限规定不同,印尼95%,泰国49%,菲律宾40%,马来西亚25%。这样的外资政策差异对于中国与东盟成员间的服务贸易制度建设无疑增加了难度,因此,东盟成员应该进一步进行政策调整,以便扩大与中国的服务贸易投资与合作。 总之,中国东盟虽然在服务产业基础、要素资源、服务贸易发展、吸引外资和承接服务外包等方面存在竞争,但双方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的多层次阶梯状态,又使双方在比较优势方面呈现多样性和互补性。 如果双方能着眼长远,站在应对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战略高度,在制度建设和政策协调方面开展合作,双方的服务贸易将迸发巨大活力。服务贸易前景光明,将成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新亮点。 来源:商务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