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2163  添加时间:2010-9-6 【 打印此页
 
电改八年:催生发电行业六大新变化

    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大潮中诞生的五大发电集团,到今年底将迎来成立八周年庆典。作为在发电行业工作的一分子,既经历了发电集团八年来艰苦创业、改革创新、快速发展、实力提升的新变化,也经历了冰雪灾害、金融危机、煤电顶牛、行业巨亏等重大事件。回顾电改后的八年历程,发电行业有喜有忧,危与机并存,在竞争中促变革,在变革中谋发展,已呈现出六大新变化。作为发电企业,今后必须顺应新形势下出现的新变化,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电源结构和区域布局,变矛盾凸显期为发展转型期和战略机遇期,促进发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电力体制:由垂直垄断走向独立竞争,而且在发电侧竞争愈演愈烈

  电力体制改革前,原国家电力公司是一个大一统、“巨无霸”企业,也是一个国有独资经营企业,基本实行发、输、配、售垂直一体化运营,高度垄断,高度集中。作为链条中的发电企业,几乎成了发电车间,唯一要操心的是安全生产。

  2002年按照“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总体目标,实行厂网分开、政监分离改革,成立了国家电监会、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多年来,这种“厂网分开”的体制框架、国资委对央企的整合重组目标、过去集资办电形成的格局,新项目标杆电价的实施、区域电力市场和节能调度的试点推广,在发电侧形成了国有、民营及外商等投资主体多元化,出现了全方位竞争格局。截至2009年底,全国装机容量超过500万千瓦的发电公司(如五大发电集团,国华电力、三峡总公司、粤电集团、华润电力、浙江能投、国投电力、河北建投、深圳能源、北京能投、中广核等)共有17家,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各类发电企业4000余家。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约占90%。

  八年来,特别是新生的五大发电集团犹如“五虎下山”,谁都不甘落后,从电力、煤炭资源到装机规模、煤炭产能,从传统能源到新能源,从基本建设造价到生产运营成本,从电力、煤炭市场到资本、人才市场,从新建项目到并购重组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而且竞争态势愈演愈烈,竞争理念渗透到电厂建设、运营管理、并购重组各个领域,以提升自身实力和行业地位,在国资委推进的央企改革进程中具有先发优势。总之,发电行业除了上网电价受政府管控、售电端不能自主选择外,已正式摘除“垄断”帽子,进入竞争性行业。

  二、电力市场:由过去长时间、大面积短缺变为相对过剩,表现为生产集中度提高,发电机组利用小时连年下降

  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中期,由于电力等“瓶颈”产业严重滞后于加工工业的发展,全国到处都是“电荒”,许多企业“停三开四”,致使投资环境恶化,我国经济“紧缩——过热”交替出现,影响了宏观经济效益。据估算,1987年全国缺少电量约700亿千瓦时,使得大于1/4左右的生产设备不能正常运行,造成工业产值损失近4000亿元,国家少收利税500多亿元。为了保障电力供应,发电设备普遍高负荷运行,1981年—1995年15年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达到5156小时,其中:火电高达5642小时。最高的1987年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达到5392小时,其中:火电达到6011小时。

  改革催生活力,竞争促进发展。2002年电改极大地激发了发电行业发展的活力,电源结构不断优化,发电技术及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发电煤耗及线损率不断下降,发电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到2009年底发电装机容量达到8.7亿千瓦,位列世界第二。7年时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5.2亿千瓦,相当于1949—2002年53年全部装机容量3.5亿千瓦的1.5倍;年均新增容量7400万千瓦,是前53年平均新增容量670万千瓦的11倍。截至2010年7月底,我国电力装机容量突破9亿千瓦大关;8月底水电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名列世界第一;预计到年底,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将达到9.5亿千瓦。发电企业特别是五大发电集团坚持新建与收购并重的发展方针,为中国装机规模连续突破4亿、5亿、6亿、7亿、8亿、9亿千瓦六次大的历史性跨越、迅速扭转全国缺电局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来源:中证网

 
来源(电气市场网:http://www.em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