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2654  添加时间:2010-4-7 【 打印此页
 
2010年发电设备制造业直面挑战

    2009年对于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而言是极其困难的一年。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发电设备制造业积极实施国家节能减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行业生产节奏逐渐放缓。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电设备中心最新统计,2009年我国共生产发电设备1.17亿千瓦,产品结构调整成效开始显现。

    当前,虽然我国经济形势已经逐渐回暖,但是就内外部环境而言,发电设备制造业在2010年仍将面临复杂的形势。种种迹象表明:从此前的高速增长到行业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增大,2010年发电设备制造业将直面一次“赶考”。考题是:未来2~3年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如何布局?如何实现行业的良性发展?

    2009年产品结构调整表现不俗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发电设备产品生产同比增长-11.6%,这种表现是发电设备连续六年高速增长和国际金融危机双重因素叠加影响的回归,是产品结构急需调整的信号显现。

    能源产品结构经过调整开始出现变化。其中,生产火电机组(按发电机)8359万千瓦,占发电设备总量的71.3%,比2008年比重减少6.9%;生产清洁能源水电机组2122万千瓦,占发电设备总量的18.1%,比2008年比重增加0.8%;生产风电机组1075万千瓦,占发电设备总量的9.2%,比2008年比重增加4.7%,同比增长97%;生产核电机组165万千瓦,占发电设备总量的1.4%。

    在发电设备中,大型机组比例逐步上升。2009年在火电大机组中,100万、60万、30万千瓦级汽轮发电机完成141台6570 万千瓦,占火电机组的78.6%,大机组比重比2002年增长20.6%。

    按电站汽轮机统计,高效能源机组已能批量生产,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已占总量的41%。2009年生产100万千瓦级12台 1203万千瓦;生产60万千瓦级40台2522万千瓦,其中有超超临界机组19台、超临界机组15台;生产30万千瓦级机组24台,共计768万千瓦,其中超临界机组2台;生产空冷机组38台计1487万千瓦。

    按电站锅炉统计,超临界、超超临界锅炉已占总量的54%。2009年生产100万千瓦级18台1810万千瓦;生产60万千瓦级 34台2212万千瓦,其中有超超临界机组13台、超临界机组21台;生产30万千瓦级机组23台,共计736万千瓦,其中超临界机组13台、循环流化床锅炉2台。

    清洁能源水电70万、60万千瓦机组已经自主化批量生产。2009年生产70万千瓦水电机组5套,其中包括三峡大坝地下机组、小湾机组;此外,生产60万千瓦水电机组瀑布沟、构皮滩、金安桥3套。

    风电机组生产进入高速增长阶段。2009年风电机组生产继续高速增长,内资、合资企业生产风电机组已占主导地位。其中,大连华锐、新疆金风、东方汽轮机三家企业产量达837.4万千瓦,占风电机组产量的78%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连华锐3兆瓦海上机组已投产,湘潭电机直驱式2 兆瓦机组已批量生产。1.5兆瓦风电机组成为目前的主要机型。

    核电机组生产开始加速,继2008年完成核电发电机、汽轮机秦山二期扩建3号机、岭澳二期3号半转速机之后,2009年秦山二期扩建4号机、岭澳二期4号机已经完成。上述机组核岛部分主要部件已陆续完成,如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稳压器、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电气贯穿件、环形吊车等。预计2010年12月岭澳二期核电机组、秦山二期扩建机组将陆续投产。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2009年我国发电设备出口仍表现不俗。据统计,2009年我国出口水电、火电和风电机组287套,共计1648万千瓦,占发电设备产量的14%。其中,60万千瓦亚临界机组10套、30万千瓦级机组16套。位居出口值总额前四名的是集团、哈尔滨电站集团、电站集团、北重,分别出口23套587万千瓦、22套350万千瓦、5套240万千瓦、5套143万千瓦(汽轮机、发电机)。

    但是,统计数据也显示2009年发电设备产品生产集中度比2008年有所下降。哈电、东气、上气三大集团2009年生产发电设备 8184万千瓦,占全国发电设备产量的82.4%,比重减少5%。

    应高度重视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面临的挑战

    虽然中国经济凭借一系列措施率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但在前期金融危机、全国电力需求下滑,以及发电设备产量多年高速增长的影响下,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将面临的挑战仍应引起业界高度重视。在日前召开的“2010年发电设备生产准备会议”上,相关企业的报告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存在的主要困难。

    一、企业订单下降明显。当前火电建设已不是国家重点投资领域,国内新建火电工程正在大幅度减缓,火电供求关系向需求过剩型转变,后续市场形势非常严峻。前几年由于国内电力市场的迅猛发展,催生发电设备制造企业的产能迅速提高,尤其是2010年后订单大幅减少,将使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产能面临较大的不平衡。

    二、排产困难。全国电力建设增速放缓,已签订的合同项目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因素,企业排产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如电厂投运信息不真实,各电厂都要求企业早排产,但资金、核准、现场进展与之不配套,导致企业计划安排出现进退两难的境地,技术准备和生产准备工作很难准确安排,生产计划和物资计划很难平衡,从而给项目排产带来困难。

    三、原材料采购困难。大型铸锻件如60万、100万千瓦汽轮机低压转子,100万千瓦发电机轴锻件资源缺乏。虽然国内重机厂已开发出百万千瓦大型锻件,但因电厂业主在招标时普遍要求进口,导致关键原材料供应受制于国外厂商,成为发电设备生产的瓶颈。

    四、风险控制困难。有的在建项目因为各种问题,如项目核准、资金到位、基建进度等原因导致项目延迟执行,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风险较大,设备制造企业难以控制。

    五、资金流动难度加大。由于电力企业效益下降,导致设备制造企业资金回收困难。排产不确定性导致前期原材料采购、储备占用大量资金,影响企业资金流动。

    六、我国几大重机厂生产能力有限,虽然核电大型铸锻件部分首件已经可以制造,但是在技术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差距,产品设计和制造分离,标准要求差异大,最终导致批量生产困难。

    要在挑战中跑出“加速度”

    针对发电设备行业存在的困境,企业应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深入理解国家产业政策,适时调整企业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就2010年的发电设备市场而言,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制造企业还应重视、落实五项措施。

    一是企业要完善项目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分析多方面的因素来确定项目排产计划,控制机组的生产节奏。计划排产要从过去单一满足合同交货期变为满足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防范风险和达到交货、收款、利润的三者平衡,国家没有核准的项目不予排产。同时控制产能扩张速度,调整产品结构,逐步收缩火电产能,按照国家能源政策和节能减排的需求合理投资,扩大核电机组、风电机组产能。

    二是应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建设,加快核电、水电、上大压小、改扩建水电等政府鼓励项目的核准,同时积极发展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新产品。尤其在常规火电领域,除发展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外,还应当将注意力转向热电联产、空冷发电机组、循环流化床锅炉,以及输气管线需要的加压站设备等,对抽水蓄能机组的系统设计、辅机设备等很有市场前景的项目要加快发展。

    三是推动发电设备原材料的国产化。国家应对大型铸锻件和关键原材料的国产化继续给予扶持,加快重机企业技术进步,使大型铸锻件生产能力尽快提高,以满足发电设备制造的需求。同时,协调、说服业主支持铸锻件国产化,对超(超)临界机组使用的特殊管材,鼓励企业尽快开发和使用。

    四是在鼓励扩大出口的同时,国家还应进一步规范发电设备出口市场,避免恶性竞争。目前,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出口产品数量所占比重越来越大,2010年预计出口1200万千瓦,因此更应规范出口市场,鼓励企业按国际惯例参与市场竞争,并对信誉好、守规则的企业给予政策扶植和奖励。

    五是企业应审视生产经营策略,把当前作为休养生息之机,弥补在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国产化能力和开发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欠缺,企业要抢占先机,改变发展模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变技术“空心化”状态,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及核心技术,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新技术竞争力,占领未来制高点。

    总之,发电设备制造企业要从2003~2008年的跨越式发展转向科学、持续发展;从传统发电设备制造企业转变为人才强企、特色强企、新技术立企的全球化发电设备制造企业。紧密结合我国能源政策,致力于为、节能减排提供清洁能源设备,抓住“危机”中的“机遇”,为未来谋求更大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预计国网今年将安排120亿元投资改造农村电网,按资本金占20%的比例计算,用于农网改造的全年投资将接近600亿元。

 
来源(电气市场网:http://www.em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