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2487  添加时间:2010-3-16 【 打印此页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是我国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保障

    发展清洁能源是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

  在化石能源日渐枯竭、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大力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成为世界各国保障能源供应、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选择。2008年,欧洲委员会公布的“气候变化与可再生能源综合计划”提出,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至少比1990年降低20%、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达到20%、化石能源消费量降低20%的目标。奥巴马政府提出,到2020年美国温室气体年排放量要比2005年降低17%,2050年比2005年降低83%。

  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未来20乃至30年内,新增能源需求的空间很大,我国约85%的温室气体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未来发展面临着能源需求总量持续增长和二氧化碳减排的双重压力。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积极履行减排责任,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通过加大对核电、水电以及风电、太阳能等其他清洁能源的开发力度,降低对化石能源供应的增长要求,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从而实现能源消费总量的结构优化,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

  坚强电网是我国西部地区能源大规模开发和外送的基本载体

  发电是风能等新能源有效利用的最主要方式,电网是实现绿色电力有效输送的基本载体。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属于地域性的自然资源,从利用方式来看,除部分太阳能可直接就地进行热利用外,绝大部分新能源本身无法实现方便使用和直接运输,客观上需要将其转化为便于直接使用、可传输的二次能源。电力是现代技术水平下实现这种转换的最主要的能源利用形式,而电网是实现电力输送的唯一载体,因此,电网在新能源,特别是大规模新能源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我国80%的水能资源分布在西南部地区,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和东部沿海,适宜规模化集中开发的太阳能发电主要集中在沙漠、戈壁滩等偏远地区。当前,我国西部地区能源发电开发规模较大,而用电负荷较少,就地消纳困难,必须通过电网远距离、大规模输送至中、东部负荷中心。我国风电发展初期就面临大规模集中开发和大容量、远距离、高电压外送的问题,能源有效利用的难度和成本加大,对电网的接入、输送与消纳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我国能源资源分布与开发的特点,决定了我国清洁能源发展必须借助于坚强电网,保证对绿色电力的可靠、高效外送。只有通过构建坚强电网,提高电网的跨区域交换能力,才能满足未来新能源大规模、远距离传输的要求,有效解决偏远地区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和远距离送出问题。

  新能源的规模化快速发展亟须提升电网的智能化水平

  由于风能、太阳能发电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大规模新能源发电接入电力系统将给并网控制、运行调度、功率预测、供电质量等带来巨大挑战。目前,风能的功率预报技术不成熟,运行控制技术尚不能满足风电大规模接入电网要求,对大容量风电、太阳能等间歇性电源的预测和调控能力不足。随着近年来风电等新能源的大规模快速发展,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问题已经显现,电网适应新能源发展的能力亟待提升。

  智能电网通过集成先进的信息、自动化、储能、运行控制和调度技术,能够对包括新能源在内的所有资源进行准确预测和优化调度,改善新能源发电的功率输出特性,解决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带来的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问题,有效提升电网接纳新能源的能力。加强电网智能化建设,可以实现多元化电源和不同特征电力客户的灵活接入和方便使用,提升电网适应不同类型新能源发展的能力,适应集中与分散并存的新能源开发模式,促进新能源开发和消纳,为新能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平台。


 
来源(电气市场网:http://www.em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