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2239  添加时间:2010-1-5 【 打印此页
 
贵州首座全数字化智能控制变电站投运

    “一个传统的110千伏变电站,占地面积约10亩,管理和维护的人员最少需要13人以上;而中华数字变电站使用GIS全封闭组合电器,整个占地面积仅100个平方,日常维护仅需一个保安值守。传统的变电站日常工作是按照‘操作票’的程序逐项完成,未实现全部智能化操作的数字变电站,也只能实现部分自动操作的‘无人职守’;而中华变的所有工作都是监护人和操作员同时输入密码口令,程序进行智能识别后,由电脑的程序指令完成,譬如需要检修某条线路,输入指令后就可一键完成。”王浩说。

  2009年12月31日4:39分,贵州省首座全数字化智能控制变电站——位于贵阳市中华北路与沙河街交汇处的110千伏中华变电站建成投运,贵州电网智能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总投资5000万元的中华变电站集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于一身,基本实现设备国产化,是贵州省第一座具有节能型、环保型、数字化等特点的110千伏变电站。

  据贵州电网公司首席专家王浩介绍,中华变电站是由智能化一次设备和网络化二次设备分层构建,建立在IEC61850通信规范基础上,能够实现变电站内智能电气设备间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现代化变电站。该变主要是通过通讯网络技术及系统、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电气设备、自动化的运行管理系统,从而实现变电站数字化基础、网络化平台、信息化共享智能化系统的要求。突破传统意义上设备维护运转以人工监护和操作为主的模式,实现计算机“一键式”程序化操作。该站是贵州电网公司2009年重点科技项目,整站建立在以IEC61850通信技术规范基础上,采用了当前国内最前沿的数字化技术和装置,首次采用了数字式计量系统、数字网络记录及分析系统、数字接入式危机防误系统,基于行波原理的数字式小电流接地选线系统、数字式无线测温系统等国内先进的技术系统设备,率先应用了先进的数字化网络传输技术以及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最大的亮点是采用国际最先进的光电式互感器和程序化操作系统,将运用在“神舟六号”等高科技设备上的光传输技术首次使用在西南地区变电站建设中,取代了原有的电磁式互感器,从根本解决互感器在电流、电压信号在传输到二次设备和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附加误差,大大提高保护系统、测量系统和计量系统的准确性。同时,采用光纤传输数据,消除了电磁干扰和噪声污染,降低了能量消耗。

  王浩说,“在贵州电建二公司等施工单位的协作下,我们成功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与国家航天工业部结成的技术联盟开了‘花’结了‘果’。”王浩强调,作为最先进数字化变电站的核心技术——光电式电流互感器,这是一项还处于高度保密状态的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国外都尚未掌握。“可以透露的是,其特点是响应快、反应快、传输量大、无失真、抗饱和,能极大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对电网故障进行非常有效的监控和维护。同时,由于光电式电流互感器采用标准的设备信息模型,能‘自我描述’,不需要解决不同制造商设备信息代码不统一的问题。数据库的维护工作量大大减少,实现了设备的‘即插即用’等。”

  据介绍,高科技武装起来的中华变电站,在技术上,减少了设备的退出次数和退出时间,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得;避免了信号传输和处理带来的附加误差,提高了保护、测量和计量系统的精度;减少自动化设备数量,简化二次接线,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设备具有互操作性,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更为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变电站的扩建及自动化系统的扩充更为简便。在经济上,可以实现信息在运行系统与其他支持系统之间的共享,减少重复建设和投资;减少占地面积,从而减少建设投资;减少变电站寿命周期内的总体成本,包括初期建设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

 
来源(电气市场网:http://www.em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