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明媚的阳光,照耀在无锡高新区尚德公司办公大楼的光伏幕墙上。这些熠熠生辉的电池板能吸收太阳的光热,转化成电力,其中一部分被尚德用掉,另一部分汇入大电网――这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幕墙。 无锡尚德已经成为全球第三的光伏组件企业,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8月20日,它公布了自己二季度报,其2009年第二季度净收入3亿美元,2009年第二季度的毛利较第一季度的17.8%上升到18.6%,股东净利润为1000万美元。 2001年,施正荣以澳籍科学家的身份回到中国,创立无锡尚德,未必想到今日的辉煌――作为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他目前掌控公司的市值已超过24亿美元。 他向本报预言了多晶硅和光伏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走高的强的方向,一味的只是做大、进行重复建设只是雪上加霜。我们反对的是简单的重复建设,而不是高水平的发展。” 搭乘“奥巴马新能源快车” 《21世纪》:8月20日,尚德发布了二季度报,你对这半年尚德的表现是否满意? 施正荣:过去半年,尚德一直在根据市场的变化来调整策略。随着金融市场回暖,销量有了明显回升。第三季度,出货量会大幅提高。尽管组件价格从年初以来一直下降,但通过不断降低硅材料采购成本和非硅成本,毛利率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水平。 上半年,我们也有一些市场策略。包括和中国很多区域政府以及参与国家太阳能补贴的重要太阳能项目开发合作伙伴(比如:中国节能投资、中国华电)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日本这样由本地品牌垄断的市场,除了通过子公司Suntech Japan销售我们的产品外,还与Yamada Denki建立了合作关系,它可以帮助我们拓展分销网络,提高尚德在日本市场的品牌认可度。在像中东、捷克这样的新兴市场通过与当地的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来加强我们的市场渗透能力。 《21世纪》:当年克林顿政府利用信息高速公路刺激美国经济,而今天奥巴马政府希望通过新能源带动美国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你似乎也感觉到了其中的机会,频繁访美,还写了《致奥巴马总统的一封信》,请问尚德在美国市场上将会有何计划? 施正荣:尚德很重视美国市场。2008年开始,尚德就开始美国的战略部署。现在,我们在美国市场已有200多个分销商,这个网络可以满足对住宅和商用规模太阳能系统的市场需求。我们收购了一家太阳能系统安装公司来为客户提供系统设计服务,并可以直接安装大型商用屋顶系统和做地面安装系统。另外,我们还有一家叫Gemini Solar的合资公司来专门做大型电厂项目。今年上半年,我们开始在美国寻址建厂,准备抓住美国市场的长期增长。 过去几年还参与开发了美国多个太阳能项目,比如,500kw的旧金山机场项目、8MW的科罗拉多太阳能工厂和14MW的Nellis空军基地项目。 盼望全国性补贴 《21世纪》:中国政府在2009年推出了不少相关光伏行业的补贴政策,从你的角度,你觉得哪些政策比较具有可操作性并且确实很促进光伏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哪些激励政策? 施正荣:新能源处于发展初期,今后很长时间还是政府扶持、政策推动。国外早在5到10年前已经开始扶持。国内目前已经出台的政策包括屋顶计划、金太阳工程和江苏太阳能补贴,但我们希望能看到一个全国性的补贴来支持中国市场的大型太阳能项目的发展。 在德国,这样的补贴容易实施,已经成功刺激了德国国内需求。我认为,一个和德国类似的逐年递减的补贴将会支持中国太阳能行业的稳定增长。 补贴可以为太阳能行业提供一个市场,使太阳能公司继续投资在研发和技术上,以便进一步推动太阳能发电成本的下降。一个强大中国太阳能市场也会为像尚德这样全球知名的大型太阳能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基础,从而提高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1世纪》:8月26日,温家宝总理强调要抑制过剩行业产能,其中有提到多晶硅和光伏产业,对于这个政策业内有表示理解的,但是也有很多专家和企业站出来表示反对,你怎么看? 施正荣: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所有产业的产能都过剩,没有一个产业是能够幸免的,光伏行业产能是市场需求的两倍,尚德目前也有30%的产能是冗余的,但是这是短期现象,也许半年也许一年就过去,倘若大家研究下1930年的经济危机也是一样的情况。行业要做的,是在风暴来临的时候要想办法躲过风暴,要苦练内功,在技术创新和成本降低上多做工作。 目前而言光伏项目是要政府补贴才能够建设的项目,因此政府的行政色彩是非常强烈的,所以在这点上,就一个纯粹的商业项目而言,光伏项目还没有到政府补贴就能够赢利的程度。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走高的强的方向,一味的只是做大、进行重复建设只是雪上加霜。我们反对的是简单的重复建设,而不是高水平的发展。目前简单的盲目的发展从项目的建设上来说大概占了60%-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