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紧缺的大背景下,核电成为了中国最现实的选择。电力紧张各省争建核电站,“这意味着,在未来十几年间,将新开工建设40台以上的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到时候将有20个大亚湾。” “中国核电站建设已经步入快车道。”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博士、国家注册核电核工业咨询工程师、核安全工程师朱书堂肯定的说。
曾经给地方一些省市核电站项目申请提供技术咨询的朱书堂博士说:“地方建设核电站的积极性非常高。用跃跃欲试来形容也不为过,简直和前些年各地纷纷上马火力发电站项目没有区别。”
今年,中国开工建设福建宁德、福清和广东阳江三个核电项目。
根据我国核电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核电总装机容量要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这意味着,在今后的十多年间,我国平均每年要开工建设2-3台百万千瓦级的核电机组。
而在此蓝图下,在未来十多年中,我国将投下至少4500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中国预计花费数百亿元人民币引进美国西屋公司AP1000和法国阿海珐公司EPR第3代核电技术。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开发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核电技术,结束我国核电“万国牌”的历史。
其实,中国大力发展核电并不是一时的冲动。“在能源紧缺的大背景下,核电成为了最现实的选择。”朱书堂博士强调。
在未来的中国,从广东、浙江、江苏、辽宁、福建、山东、广西等沿海省份到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吉林、河北等内陆省份,几十座核电站将拔地而起。
根据2020年中国GDP翻两番的发展目标估计,国内约需发电装机容量10亿-14亿千瓦,而已有装机容量仅为7亿千瓦。如何弥补这一大电力空缺呢?
在我国现有的发电结构中,煤电还是占据了首要地位,占74%。这也意味着若电力需求再翻一番,每年用煤就将超过16亿吨。
据统计,我国能源供应过度依赖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炭,已经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硫排放的第一大国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第二大国,沿海个别地区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排放极限。
“我国能源供应过度依赖煤炭,将会面对国际国内双重压力:中国已经向国际社会郑重承诺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将会受到国际上越来越大的压力;过度依赖煤炭将加剧我国环境和运输压力。”朱书堂博士指出。
另外,在今年年初南方的冰灾中,光是因交通运输困难,电煤供应紧张,造成的缺煤停机超过3700万千瓦,19个省区拉闸限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