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6.1%,而作为经济重要“风向标”的用电量却是同比负增长。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下降之间的背离现象,成为近期国内外媒体讨论的热点。 对此,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1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作出了详细解释。他首先指出,今年一季度,中国三次产业结构有了较大变化,其中第二产业增幅大幅下降,而第三产业增速超过第二产业。另外,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也比去年同期下降。这反映在电力消费上,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减少324亿千瓦时,其中主要减少在第二产业上,而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用电都是增加的。
同时,工业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通常,重工业用电大体上占工业用电的80%。一季度,轻工业生产增加了6.8%,而重工业只增长4.5%。而且,高耗能的重工业生产降幅更大,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幅下降3.61个百分点。高耗能的产业降幅很大,而那些耗能小,与民生有关的行业增长较快,这也影响了用电量。
张国宝指出,高载能产品的去库存化,也是导致能源消费、电力消费和GDP的增长不一致的重要原因。随着国家增加投资,钢铁、有色等高耗能产品的需求开始回升,但回升的需求的一部分来自于过去的库存,而不是当期的生产,也就是说一部分能耗是过去的。
“也要注意到,我们的技术确实在进步,我们行业的节能也取得了成果。”张国宝介绍说,一季度像冶金、有色、石化、化工、医药等传统产业能耗在下降,而电力行业自身的消耗也在下降,总计节省了946亿千瓦时的电量。
张国宝指出,经济增速和用电量不同步的问题,是国际经济周期变动时经常发生的现象,不光中国发生这种现象。过去50年当中,每年中国GDP和电力增长的弹性系数差异非常大,但每十年来看却是一模一样的,都是0.8(GDP增速/电力增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