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对出口造成冲击一方面促进产品结构调整 欧盟“双刃剑”下的我国机电产品 欧盟《关于废弃电气、电子设备的指令》已于去年8月正式生效,《关于限制在电气、电子设备中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指令》也将于今年7月1日正式生效。有关国际贸易学者认为,这两项指令涉及10大类机电产品及其20万种规格,届时将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造成很大影响,应加紧开展对这两项指令的对策研究。 两项指令是要求制造商对其产品在生命周期终了时,承担回收、处理、循环再利用及其相关费用的责任,将管理废弃物的责任回归到制造商,以促使制造商在设计产品、使用材料时考虑环保因素,尽量减少污染,增进资源的回收与利用;将处理废弃物的成本由政府转移到生产商,以促使生产商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国际贸易学者潘军认为,与欧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长期以来中国产品一直在价格方面占据绝对优势,而在环保方面尚有欠缺。欧盟涵盖产品十分广泛的两项指令,必定会给中国出口欧盟各国的电气、电子产品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预计这两项指令的实施将使我国对欧盟的出口量减少30%至80%,这将是中国企业遭遇欧盟对彩电、日光灯、打火机等产品的贸易壁垒之后再次遇到的新难题。 废弃电气、电子产品的回收费用将大大提高产品的成本,使我们的产品丧失价格优势,从而削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电子产品采用的材质方面,大部分企业至今有一半以上的产品还在使用有毒有害材料,急需研发无毒无害新品替代。现有含毒产品在指令正式生效后将无法进入欧盟市场。潘军说:“其结果必然是:一部分产品由于成本提高而被挤出市场,一部分产品则因材质问题而被拒之门外。而为其配套的相关产业也会由此遭到重创。” 有关专家认为,为使我国产品真正能够进入并占领国际市场,根本的措施就是两条:一是狠抓产品质量,使我们的产品在诸多方面达到国际标准,使人家无可挑剔;二是建立能确保达到这一目标的法律保证体系,包括技术法规、环保法规等的制定、监督、执行等。 分流整合企业。从经济学角度考虑,市场竞争的无序性将大大降低市场对资源起基础性配置作用的效率。政府应出面突破地方保护主义,将不具备技改潜力、在短期内无法达标的企业,强行分流到“低端”目标市场(如拉美、非洲市场),不要让他们再做无谓的努力和牺牲;组织他们“弱弱联合”,加强他们在资金、技术及市场等方面的实力。 加大技改力度。对出口龙头骨干企业,国家应责成有关金融机构从贷款额度、利率等方面加大技改放贷力度,协助他们尽快达标,尽快与国际接轨。 建立风险研究基金。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提升国际贸易风险研究档次,在各相关部门设立“国际贸易风险研究基金”,重奖在建立有效预警机制等方面的突出贡献者,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做长期的动态跟踪研究,并借鉴发达国家在防范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比较成熟和有效的手段。 加大贸易磋商力度。相关部门应争取在指令对中国实施的最早日期上(尽量推迟对中国实施的有效日期)、历史报废设备的收集费用由目前市场占有者按比例分摊上(尽量减小非中国产历史报废设备的收集费用承担比例)、回收率和再利用率上(对中国的要求为70%至80%,尽量减少该比例)等方面,组织专家与欧盟进行谈判,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建立法制经济模式。国家在制定相应的质量、环保法规后,在法律实施的4个环节上努力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厉限制地方保护主义,真正建立“法制经济模式”,参与国际竞争。 专家认为,欧盟的两项指令是一把双刃剑,从短期看,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创汇额、在欧盟市场的市场占有份额及中国品牌的质量信誉势必受到冲击。但从长期来看,欧盟的两项指令和其他技术性贸易壁垒,也会促进我国企业尽快采用新技术,提高用材的环保标准,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并合理使用现有资源,促进我国电器产业的技术进步,改进产品技术构成,加快调整产品结构。 信息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