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4457  添加时间:2006-4-6 【 打印此页
 
重型机械制造行业:旺盛需求推动技术进步

    作为为基础工业提供装备的重机行业,首当其冲成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的主力军。日前,在记者对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汪建业的采访中,谈到当前我国重型机械制造行业的业态,乐观是其主旋律。
  旺盛需求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十五"期间,我国重大装备的技术水平有很大提高。2000年开始,由于重型机械市场需求旺盛,市场需求在带动重型机械制造业经济增加的同时,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最近3年,民营企业对重大装备需求的增加,则大大促进了重大装备的自主研发。
  2004年,重机行业有3个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山东丛林集团研制的万吨双动卧式油压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三峡1200吨起重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燕山大学研制开发的连轧板型控制软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此外,还有几项成果对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冶金装备: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与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共同完成的1700连铸连轧成套设备,是以国内为主完成的"十五"期间最具代表性的成套设备,它的开发成功,结束了我国热连轧依赖国外技术的历史。
  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与天津无缝钢管厂联合研制的石油管端部加厚生产线、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与梅山钢铁公司联合研制的150吨RH真空脱气成套设备,终结了我国引进这类成套设备和产品的历史。
  太原重型机械学院、燕山大学、宝山钢铁集团公司共同研制的大型连轧机自卫轴承座和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研制的轧机油膜轴承等重型装备基础件,对推动重型装备产品技术上一个新台阶起到了重要作用。
  矿山和隧道采掘装备: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和美国罗宾斯公司合作制造的直径3.65米掘进机,达到日进尺80米的水平,这对今后我国掘进机本土化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沈阳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在消化国外技术基础上进行自主开发的中速磨煤设备,产品已形成系列,基本占领了国内市场。上海建设路桥机械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各类系列破磨设备,已占领了国内和东南亚市场。
  太原矿山机械集团公司研制成功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1200kW大功率电牵引机,并正在开发功率为1800kW的电牵引机,基本实现了采煤设备与世界技术水平同步的目标。
  中信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研制的日产8000吨的水泥设备不但占领了国内市场,还占领了东南亚市场。
  物流搬运装备: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为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研制的1200/125吨桥式起重机,是当今世界单钩起重量最大、跨度最大、行程最高的起重机,保证了三峡发电机组直径18.4米、重1900余吨转子等大型关键部件的安装。
  原大起集团公司设计制造的2250吨/小时卸船机、4500吨/小时矿石装船机、370吨造船门式起重机、1900/200吨固定回转臂架式起重机等也相继创下中国大型起重设备制造新纪录。
  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为联想电脑公司开发研制的我国第一套与企业ERP系统实现无缝连接的集成化物流系统成套设备;为神州数码公司开发研制的我国第一套自动化物流配送系统成套设备,其立体化仓储、RF(无线射频)无纸化作业检选输送、企业ERP集成化物流管理等构成一个典型的自动化物流配送中心。
  大型锻压装备:研制能力基本实现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在上世纪70~80年代引进高精度挤压机之后,我国科研单位和有关企业加大消化和开发力度,目前大型锻压和挤压设备基本是国内自主开发产品。特别是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技术总负责,由上海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制造的世界第一台1万吨双动铝挤压机组在山东丛林集团投产,不但改变了大型铝挤压制品从国外进口的历史,而且还实现了向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出口大型铝挤压制品。
  大型铸锻件:一重、二重近几年在大型锻件开发上取得重大成果,两企业均研制成功三峡工程中水轮机所需大型叶片,使外商的这一产品在中国市场有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同时一重、二重还研制成功一片重约500吨的轧机牌坊,堪称世界第一。
  进步虽快但与世界水平相比差距仍然不小
  尽管如此,我国目前重型机械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据汪建业介绍,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冶金机械主要差距是大型成套热、冷连轧机的关键技术。随着电力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及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国际上冶金机械机电一体化水平提高很快,大型成套热、冷连轧机技术取得了4项突破:轧机主传动采用微处理实现数字式控制;轧线实现分级全计算机控制和综合自动化;矢量控制原理、自适应控制原理、自寻追优调节等现代控制理论的实用化,从而将现代大型成套热、冷连轧机的装备水平向前大大提高了一步。而国产大型成套热、冷连轧机主要是三电控制技术较差,全线多级计算机控制及各种生产工艺数学模型等方面技术存在较大差距,依赖外国技术程度较高。
  第二,矿山机械主要表现在规格少、品种不全、设备性能落后、可靠性差、控制技术不足,总体上讲较先进国家落后5~10年。以井下采煤中的电牵引采煤设备为例,我们的产品总装机功率偏低,切割能力较弱,生产效率低;可靠性较差,寿命较短;监测、监控系统智能化方面与国外同类技术相比有差距。
  第三,起重运输机械规格品种少,产品的零部件、元器件和整机故障较多,可靠性差,寿命短,产品开发能力差。国内起重行业科技力量比较薄弱,计算机辅助设计刚开始起步,可靠性设计缺乏试验和数据积累,动态分析、疲劳特性、运动力学以及电气传动原理等基础理论研究比较落后。技术储备缺乏,新产品开发周期长,产品更新换代慢。
  第四,重型锻压设备在技术上差距较大。以汽车零件生产线为例,日本、德国技术先进的大型多工位柔性生产线能制造年产30万~50万辆轿车所需的大型冲压生产线,我国目前只能满足装备年产15万~30万辆轿车零件锻造生产线和冲压生产线。
  第五,大型锻件产品的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如电站用锻件、轧辊等。 
 差距产生的原因
  造成我国重型机械制造业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以下一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市场环境使企业技术创新乏力。在技术含量高的成套设备、关键技术层面,我国重型机械企业无力与国外企业竞争,只能让外国企业技术总负责和总承包,国内企业沦落为外企的打工仔,利润很少。一般技术性能的产品我们生产能力过剩,企业间在国内市场形成互相杀价的恶性竞争。在这样一种市场环境下,企业缺乏能力、实力创新,导致高新技术产品只能长期依赖进口:突出的产品有成套冶金冷、热连轧设备,成套全断面大型掘进机和城市地铁用盾构机,1800kW及以上大功率电牵引成套采煤机,巷道联合掘进机,高档电梯和自动扶梯等。
  二、生产(施工)工艺技术企业与制造企业长期分离,客观上不仅限制成套设备技术开发能力,还分散了开发资金和重复开发。例如:薄板坯连铸连轧设备我国与德国基本同时起步,冶金行业在兰钢、机械行业在大连重机厂各搞一套工业试验装置,均向国家申报了科技成果,国家均补贴了资金,但工艺与设备互相脱节,结果还是以引进德国西马克公司三套薄板坯连铸连轧成套设备开始了我国买国外薄板坯连铸连轧的高潮。
  三、生产流动资金严重短缺,造成重型机械制造业生产组织困难,考虑眼前生产多,顾及长远技术发展少。
  四、科技开发资金和人才短缺,后劲不足。国外同类企业的技术开发经费一般不低于当年销售总额的3%~5%,而我国大多数国有大型企业的技术发展经费还不到当年销售总额的1%,有的企业甚至长期没有技术开发费。同时,由于企业效益不好,大学生都不愿到重型机械企业工作,几年下来,国有大型企业出现人员结构不合理的断档现象,严重影响了新产品的开发,也使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五、"拨改贷"政策制约了企业提升技术水平的积极性。企业认为,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应属于国家对企业固定资产不断更新的投入,只有保持这种投入,企业才能有对产品质量的保证,才能有发展的基础。
  "拨改贷"政策的实行,使企业必须自己挣钱进行技术改造,技术改造实现的企业增量还是国家的。这部分增量与企业全体职工的利益没有直接的关系,企业发展的积极因素调动不起来。因此,目前很多国有企业因自身装备陈旧,只有重复生产低档产品的能力。
  六、当前国有企业机制限制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这种机制上的限制一是国有企业建立激励创新机制十分困难,二是国有企业的决策体系不利于创新项目的建立。
  七、税收政策有不合理性,国有大型企业税赋过高。重型机械制造企业很多合同都属于成套交钥匙项目,不少订货合同费用中包含运输费、安装费等,现在均执行17%的增值税率,使本有微利的企业,往往变为亏损,更无力开发新产品。
  八、加入WTO后,对进口成套设备免税的政策未进行调整,国内重型机械制造业受到很大损害。
  加入WTO后,冶金和矿山等成套设备进口继续免税,而重型机械制造企业进口配套件不但要交进口关税,而且还要交增值税。在我国加入WTO后,这是典型的对国内重型机械制造企业的歧视,抑制了国内重型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同时鼓励了成套设备的引进。
  对技术创新前途充满信心
  虽然重型机械制造行业要追上世界发达国家水平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整个行业对前途是充满信心的。
  "十一五"至2020年,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这对重型机械制造业都是利好的宏观外部环境。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重型机械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开工,电力、钢铁、石化、煤炭等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国内市场需求旺盛将成为重机行业技术创新最大的推动力。
  汪建业说,协会将引导重型机械制造企业在"十一五"期间,充分利用当代科技先进成果,重点研究开发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所急需的新产品。"十一五"期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机行业将在重大装备方面开发节能型、环保型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高效型新产品。
  例如:开发利用处理农村麦秸秆、棉花秸秆,以用来生产建筑材料,如板材等的技术设备。沈重、张家港长力机械有限公司分别在从事这方面工作,已取得成绩,估计2006年到2007年,装备可见效。
  开发能够利用钢铁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产品。这方面现在均为引进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像转炉、高炉、电炉、烧结余热利用的设备,由于引进价格高,很多企业未用。
  "十一五"期间要使这方面的技术变成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进入"十一五"后,矿山机械方面要开发薄煤层用刨煤机。开发自动化程度高、无人工作面薄煤层自动刨煤机具有重大意义,可以开采原来采不了、采不到的煤,节约宝贵资源。
  重机行业协会今后将在加强行业指导性的同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积极建议,为"十一五"加强行业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首先,政府应强化、新增调控手段,比如,对重大装备的引进,不能重复引进,要组织企业进行消化吸收,实现国产化。
  其次,国家要解决首台首套重大装备依托工程问题。像大型连铸连轧、大型连轧设备一直在引进,鞍钢与一重已经可以生产,但技术不能推广,有些企业迷信国外产品,即使国外产品出了问题,也比对国产设备的态度更宽容。
  第三,取消大型成套设备进口免税政策(除第一次引进技术设备外),如薄板坯连铸连轧成套设备,冷、热连轧机成套设备,特矿的电牵引设备和液压支架等,可避免多次重复引进。
  最后,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应重点支持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支持"工程技术中心"对重点攻关和开发项目立项并予以资金支持。

新闻来源:中国机械资讯网

 
来源(电气市场网:http://www.em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