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2064  添加时间:2008-12-15 【 打印此页
 
深圳电池新材料行业逆势扩张

    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电池新材料行业同样寒流滚滚,很多企业纷纷减产,生意萧条。

  记者最近走进宝安集团下属的贝特瑞和天骄两家锂电池新材料生产企业,却看到了不一样的红火情况:

  贝特瑞今年销售金额比去年增长100%,刚刚完成对天津铁诚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的收购;

  天骄今年1-10月销售金额比去年同期增长450%,正在佛山建设新的生产基地。

  贝特瑞和天骄如寒冬里的腊梅,绽放得如此灿烂,它们抵御风寒、逆市扩张的实力来自哪里?

  强势研发铸造核心竞争力

  “唯一能够永远保持的竞争优势,是来自超越竞争对手的创新。”

  在贝特瑞新能源材料公司研究中心,墙上贴的一句话赫然跃入记者眼帘。

  “对我们高科技企业来说,创新就是靠研发。”说到研发,公司总经理岳敏自豪地介绍了他们的辉煌业绩: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产业化技术研究”;牵头成立广东省教育部“高效能量转换与储能材料和器件产学研战略联盟”;每隔1个多月就会推出一种改进型新产品;先后申报国家专利50多项……“尤其令人骄傲的是,我们成了行业标准的制定者,起草编制的《锂离子电池石墨类负极材料国家标准》刚刚通过专家论证。”

  成立才4年的天骄,同样成绩不凡:已经是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了多项国家专利。

  在这些辉煌的背后,有着一系列“必然”。

  贝特瑞和天骄都是由高科技人才带着研发成果创立的,他们一直视研发为公司生命线。2006年,在市区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贝特瑞从国外进口了一批先进设备,建立了现代化的研究中心。在企业普通工人只有80多人的情况下,配备的科研和实验人员就达40多人,其中2名博士、十多名硕士。在电池负极材料方面,贝特瑞整体研发实力国际领先。

  贴近需求扩大市场份额

  “必须以市场需求为中心,根据客户要求搞研发。”曾经在国外公司搞过市场营销的王伟东,对市场有着深刻的认识。在天骄会议室墙上挂着一段彰显公司经营理念的话,第一句就是“以满足客户不断提高的要求为宗旨”。

  为获得第一手的市场信息,王伟东亲自带头到客户那里了解情况。在公司大客户比克电池公司,上到公司高管,下到仓库管理人员,他都非常熟悉。“去的时候,我可能不见对方老总,但一定要见研发部等关键部门的人员,从他们那儿仔细了解自家产品使用情况和对方的要求。”王伟东认为,不仅要知道客户需要什么,还必须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来满足客户需求。在天骄公司,只要客户提出产品改进要求,公司就会立即组织研发人员攻关,一般一个月左右就能拿出对方需要的新产品。

  这种针对性很强的产品创新,做出来的东西都是客户需要的,因此销路非常好,经常供不应求,按照天骄人的话说,“很多时候产品从生产线上下来还是热乎乎的就被拉走了”。

  贝特瑞的销售服务部就放在研发部,旨在及时掌握客户对产品的意见。“公司很多研发的出发点就是客户提出来的。”贺雪琴说,贝特瑞研发新产品,会邀请客户代表一起讨论;客户研发新产品,贝特瑞也会派技术人员参与。与客户的关系可谓“水乳交融”。

  公司围绕客户转的结果,是越来越多的客户围在了公司周围。据日本国际信息技术研究所统计显示,贝特瑞是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锂电负极材料供应商,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40%,客户覆盖率达到80%。天骄在锂电正极材料供应方面,今年已经跃居中国第一。

  确保质量赢得客户忠诚

  “质量是维护客户忠诚的最好保证”、“对产品质量来说,不是一百分就是零分”。在贝特瑞和天骄公司,这些理念不仅早就深入每一位员工的心里,而且落实在了每一个生产环节、每一项产品上。

  作为高科技企业,技术领先是产品品质领先的最大保证。在锂电负极和正极材料研究和生产方面,贝特瑞和天骄都分别是国内行业的领军者。通过不断的技术攻关,他们在相关领域拥有多项专利和核心技术。贺雪琴举例说,针对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中存在导电剂难以分散和牺牲电池容量等难题,他们发挥多年石墨深加工优势,运用纳米制备和分散等独特工艺与技术,终于开发出了具有高容量、高效率、分散性好的导电材料,有效地解决了这一历史难题。

  两家公司还通过工艺和流程革新,降低生产成本,尽量做到“价廉”。贺雪琴说,去年他们的烘干车间,由于采用了一套新的现代化设备,一年节省电费就达到了100多万元。目前,贝特瑞的产品已经远销日本、韩国、美国、法国、德国、加拿大、丹麦等国家和地区。韩国三星、LG,日本三菱、索尼等世界知名大公司,都在使用他们的产品。记者采访的当天,岳敏正忙着接待索尼等国外客户。“他们把在其他国家的很多订单都转移到了我们这里,让我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了什么叫‘危中有机’。”岳敏介绍,公司产品外销比过去增加了3成左右。

  异地扩张布局下一个春天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两家公司在沉着应对市场“冬天”的同时,早就在谋划实施“冬天”过后的“春天战略”。

  上月10日,贝特瑞正式向外宣布,通过协议转让,公司以1518万元收购天津市铁诚电池材料有限公司75%股权。

  天津铁诚是一家专门从事生产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中间相碳位球(MCMB)的高科技企业,业内人士评价,贝特瑞控股铁诚,不仅丰富完善了自身产品体系,也将通过资金支持、渠道共享、技术共享等手段进行资源整合,使贝特瑞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继续做大做强。

  “市场低潮,正是我们低成本扩张的大好时机。”作为资本运作的高手,负责投资业务的宝安集团营运总裁并兼任天骄公司董事长的贺德华认为,当电池新材料市场的春天一旦来临,这次收购的效益一定会成倍放大。

  在贝特瑞通过资本运作扩张到天津的时候,天骄也在悄悄挺进佛山。他们要在当地建设一个年产值5至6个亿的基地,比现在的规模还要大。为了节约资金,把更多钱用在刀刃上,他们不买地不建房,租借上游客户的厂房建厂,预计明年第二季度首条生产线就能投产。

  “电池新材料是朝阳产业,市场潜力十分巨大。”贺德华满怀信心地说,这个市场最迟2010年就会重新繁荣,现在建设的新生产基地到时候就可以大显身手,天骄作为电池正极材料的国内龙头老大的地位,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记者手记

  自主创新的“窍门”

  贝特瑞和天骄都是为电池提供能量的公司,在各自细分领域都做到了国内第一,国际领先。

  公司高速增长,甚至逆风而翔、扶摇千里的“能量”来自哪里?

  和很多发展良好的公司一样,答案非常明白:自主创新。

  但自主创新对不同公司来说,做法和侧重点不同。记者认为,这两家公司在创新上有两点特别值得一提。

  首先是合理借用外力。两家公司历史不长,从“零”做起,现在产值都没有突破3个亿,算不上大公司,单单靠自身实力搞创新,要想快速超过国内外的竞争对手,成为立于不败之地的“霸主”,难度可想而知。而国内外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搞新材料基础和应用研究,有的搞了几十年,实力雄厚。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和他们结成合作伙伴,可以用小的成本,获得大的收益。

  另外就是他们始终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眼睛盯着市场,耳朵贴近市场,创新紧紧跟进市场。他们明白,对企业来说并不是所有创新都是好的,都是需要的,企业的创新必须带来经济效益。围绕市场需求搞创新,才能创出具有个性和竞争力的产品。这样的产品,才会在市场中有广泛的客户,才会变成白花花的银子。

  作为锂电池材料这个朝阳产业里的先锋,逆市扩张的贝特瑞和天骄,将来一定会翅膀更硬、体量更大、飞得更高更远。

来源: 深圳特区报

 
来源(电气市场网:http://www.em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