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10月17日讯 中国纺织业作为吸纳了约2000万劳动力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最近几年刚迈开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步伐时,却遭遇了外部环境的剧变:外需大幅放缓。 海关10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9月,中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与去年同比增长8.12%,出口增幅继续放缓。另一份统计数据是,今年1-8月,纺织行业全行业利润总额只增长3.2%,比上年同期的37.39%足足下滑了34.19个百分点。 “经济周期和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可以促发纺织企业升级转型,转型是一个产业在全球化下必然的出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10月13日在山东济南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杜钰洲认为,如果贷款问题得到切实解决,能缓解一大批纺织企业的困难,而这里面的关键问题是需要深化改革目前金融系统提供服务的机制,绝非简单的降利率等“松货币”措施可以解决的。 在宏观政策的支持上,作为纺织行业的代表,杜钰洲还呼吁,出口退税率能够“恢复到原来的15%”,并希望政府能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社会公共服务,包括在技术、信息化、物流等方面的培训和支持。 “纺织行业作为整个产业链的龙头,其发展好坏关系到整个就业以及棉农的利益,明年是否会出现负增长还不好说,而政策应对上要研究进一步的措施。”国家发改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马占平在2008国际棉花棉纺织高层论坛上作出上述表态说,中国应努力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 政策调控:保资金供给 “停产四天了,原来2000多人的厂子现在只剩200人,市场什么时候能好转,我们都在观望。”山东武城棉麻集团总经理尹光玉对本报记者说。 这种观望态度折射了目前纺织整个行业的低迷和未来的不确定性。 来自中储棉花信息中心的统计显示,2007年9月-2008年8月,纺织、棉纺、纺织服装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幅下滑,其中纺织服装制造业下滑幅度最大,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30.22个百分点;棉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本年度增速最低,仅为1.92%。 分界点出现在今年1-2月,在此之后,纺织、棉纺、纺织服装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开始低于上年同期。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今年1-8月增速仅为11.14%,与上年同比下降23.45个百分点。 作为事关4000万棉农和2000万纺织工人切身利益的民生行业,针对纺织业的政策扶持在不断出台。 首先是确保资金供给。“今年要继续发挥农业发展银行在资金供给上的积极作用,并在区域上合理布局资金供应链,足额安排资金规模。”马占平在阐释调控思路时表示,同时要鼓励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开展棉花收购的信贷业务。他还透露,近期将出台收储棉花的政策(主要针对新疆棉),以稳定棉花价格。 农发行副行长尉士武9月底也公开表示,将按照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原则,积极组织优势企业入市收购;并加强信贷支持,调整客户结构,尤其积极提供技改贷款,支持更新大型打包机的资金需求。 而对于纺织企业来说,资金紧张是目前约2/3企业面临亏损和破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宏观政策上是放松信贷、降利率了,但这离企业拿到贷款还有一段距离,我指的是要改善整个金融系统服务的机制。”杜钰洲向本报记者强调说,政策上应该落实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完善例如小额贷款银行这样的机构。 另一方面,从长期来看,为兼顾纺织业和棉农的利益,马占平认为,应该加大对棉农的财政支持补贴力度,建立“棉花目标价格补贴制度”,而不能靠提高棉价来单方面保护棉农利益,目前的市场形势,纺织业难以消化高棉价。 同时,为缓解国内纺织行业生产成本上升压力,还将适时调整棉花滑准税政策。此前,财政部经过调研并报国务院批准,从2008年6月5日至10月5日,对配额外进口的一定数量棉花实施临时滑准税政策,将进口价格较高的高品质棉花适时从量税从570元降至357元。 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无法回避 “外部形势差,对纺织业是好事。”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一位人士对本报记者提出,外部压力才能促使中国的纺织行业进行产业转移、升级,以实现结构调整的结果。 杜钰洲也对本报记者说,市场机制是最好的出路,“企业的升级转型不是号召出来的,而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在经济周期的调整压力下,使得企业必须要走升级转型的道路。” 如果外需一直旺盛下去,企业都愿意重复简单的加工工作而不愿意花大力气进行技术改造、产业升级,自发改革很难实现。山东省某大型纺织流通企业负责人在采访中告诉记者,今年以前由于出口形势好,资金环境宽松,山东省很多企业都在扩张规模,“现在的情况是差不多1/3都停产了。” 2007年9月到2008年8月,山东省纺织、棉纺和纺织服装制造三项投资均为负增长,其中,棉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0%以上。 出口环境恶化、成本增长、资金紧张、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是目前纺织行业的困难所在。尽管前述调控政策确有缓解成本和资金问题的意向,但是,出口环境的恶化和纺织企业内部的结构问题,明确的表明:纺织企业面临的问题不是靠政策可以解决的。 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多数企业均表达了政策扶持对于缓解整个行业困境的“杯水车薪”的作用。 “不单是我们棉纺织行业,这次经济周期,几乎所有行业都在调整,由于需求萎缩,‘救市’政策也起不到什么帮助。”上述企业负责人还举例说,银行都看淡了整个纺织行业,惜贷现象明显。 杜钰洲表示,纺织业的内需目前是稳定的因素,而宏观政策上应该进行税制改革,以利于行业跨地区配置资源,“现在税负增幅高于销售额增幅,改革空间很大。” 资料显示,今年1-8月,纺织行业内销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贡献率与前两年度相比继续扩大达到78.26%,同比增加2.33个百分点。 正如中国棉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朱兰芬说的那样,善于在“危”中抓“机”,才能平稳“过冬”。 来源: 中国抽纱花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