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行情的一路上扬,使投资者获利的同时,也引发了监管机构对于潜在风险的进一步担忧。一份名为《关于进一步防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证券公司业务往来相关风险的通知》于2006年的最后一天悄然下发至各金融机构。近日,部分商业银行已根据该份文件开始部署贷款违规挪用的自查工作。 据知情人士透露,已有多种迹象表明,目前股市中的部分资金确实来源于银行。这些资金通过委托贷款、不明目的消费贷款等等方式流入了股市。记者从多方渠道了解到,目前不仅仅是个人贷款有流入股市的现象,部分企业贷款也存在类似问题。
为此,通知明确要求,“严格禁止任何企业和个人挪用银行信贷资金直接或间接进入股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贷款给企业和个人买卖股票。若发现挪用贷款买卖股票行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采取及时、必要的措施立即收回贷款。”对于违规的企业或个人,其违规记录将被载入征信管理系统。
此外,对于某些个人利用消费信贷灵活、简便的特点,变相使用消费贷款炒股的现象,银监会给予了特别关注。
据知情人士透露,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借款人动因、贷款用途、还款来源等情况的审核,对不能提供合理贷款用途和还款来源等情况的审核,对不能提供合理贷款用途和还款来源的客户不得发放个人消费贷款。要加强对大额个人消费贷款的资金跟踪检查,确保贷款资金按照合同约定使用。要对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建立有效的后评价制度,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加以改进。”目的就是加强个人消费信贷管理,防止消费贷款变相流入股市。
对于企业信贷,通知要求各商业银行加强对借款人账户的监控,防止企业通过转账混用自有资金和信贷资金。特别是对于既有信贷资金又参与股票买卖的企业,要实施重点监测,尤其要加强贷后检查,严防信贷资金被挪用入市。
知情人士透露,除严控银行贷款流向股市外,通知还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不断加强对证券公司融资的风险管理,提高风险预警能力,加大资产保全力度,有效建立银行与证券市场之间的“防火墙”,严格防范跨市场、跨行业风险转移。并明确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严禁向证券公司和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发放以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为担保的贷款。”
据了解,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深入排查与证券公司业务往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对已经出现的各类风险,要加大清收力度,采取有效法律手段,依法维护银行债权和利益,最大限度减少风险和损失。
记者了解到,通知发出后,中信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已印发了行内文件,要求各分行、支行等相关部门严格贷款审批,严控贷款资金流向,谨防贷款资金用于炒股等投机用途。
但真正能够做到完全有效的监控银行资金流向,也并非一件易事。“贷款资金的流向不可能全都在贷款行的掌控之中。”一位国有商业银行负责风险管理的人士对上海证券报表示,“尽管各家银行都有自己较为完备的贷后管理体系,专门监控企业或者个人贷款后的资金使用情况,但是总体来看,薄弱环节还比较多。特别是由于信用体系不健全的原因,个人贷款贷后管理薄弱一直是一个问题。”
有业内专家指出,严控贷款资金入市的手段除了银行自己加强信贷资金流向监控之外,最有效的手段其实应该是加快扩容大盘。该位专家认为,造成贷款资金流入股市的根本原因还是人民币流动性过剩。资金多而资产少,就必然造成大量的资金去追逐稀少的资产。
而目前市场上的部分投资者严重缺乏基本常识和风险意识,使股市中潜藏的风险更加膨胀。由此也成为监管层的一块“心病”。
近日,银监会和证监会的高层均一再警示股市过热的风险,并强调说“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亟待加强”。一位证券分析师也提示说,“广大投资者应该看到,收益与风险永远都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尤其是股票市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参与其中。”
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