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政策既要预调微调 也要防止用力过猛 6月4日,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俄罗斯喀山出席亚太经合组织贸易部长会议期间表示,中国经济调整的方向和目标正确,尽管目前增速放缓,但在正常范围和预期调整的目标之内。
业内专家对此表示,我国经济连续几个月走低,既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也受经济自身内在规律的制约,更是主动调控的结果。经济增速的放缓,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腾出了空间。对于经济连续下行的走势,不必惊恐悲观,宏观政策既要加强预调微调,也要防止用力过猛,矫枉过正,应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增速下滑引起高度重视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10年第四季度至2012年第一季度连续6个季度,我国经济的增速分别为9.8%,9.7%,9.5%,9.1%,8.9%,8.1%,已经连续5个季度放缓速度。
事实上,中国的经济增速虽有所下滑,但并未出现"跳水",降幅仍在预期范围之内。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目标增长率为7.5%,8年来首次低于8%。
从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看,我国经济仍然面临下行压力。"除了宏观的数据,从微观层面来看,其实中小企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已经感觉到"疼"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周立对本报记者说。
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强调,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
此前的5月18日,央行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连续第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此举"意在向市场释放流动性,增强经济运行活力。"
对降速无需过度担忧
周立表示,我国经济的发展是呈波浪式的。"升的时候比想象的还高,降的时候也会持续一段时间。"
"没必要看得太悲观,只要不是大面积下滑,我们就不必过度担忧。"北京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吕随启对本报记者表示,应当理性看待经济增速放缓的现象。
他说:"很大程度上,这是我们主动进行战略调整的结果。"其实,"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把调整经济结构列为发展主线,强调消化过剩产能,防止经济过热,使经济发展回到理性轨道。
在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看来,出口和投资同步放缓是上半年经济弱势的主要原因。
他认为,一方面,欧债危机未出现根本性转机,受其影响,世界经济增速继续回落,我国外部需求持续走弱。另一方面,从投资的内在动能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在调控政策不放松、销售不畅以及资金来源受限等的影响下大幅放缓,制造业投资受国际经济弱势、房地产投资及企业盈利下降影响而走低。
"稳增长"有足够手段
陈德铭表示,如果中国经济增速有继续下滑的趋势,中国政府将在保证国内消费、国内投资和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增长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
对于经济增速会否进一步下滑,周立认为,总的发展趋势是向好的。"经济发展有它的内在价值,我国公众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很大,这就决定了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内在动力。"他认为,政府可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可调用的保增长手段也很多。例如,加大对教育、保障房等公共产品的投资,改善投资结构,满足公共需求。
在外需疲软、消费增长平稳之下,经济增长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投资的增长速度。5月份以来,为了稳定增长,中央出台了多项举措,加快了基建项目的审批速度,适当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同时,稳定出口,尤其是拓展新兴市场的出口。
在周立看来,除了过去常用的放松银根和扩大投资两个手段之外,降税也是一个重要的政策手段。这也符合国家"落实好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企业税负"的要求。
吕随启表示,我国可以动用的宏观调控手段很多,今后的宏观调控应当追求更加有效与理性。他认为,货币政策仍会维持适度从紧的总基调,房地产调控也不会轻言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