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火电集团下属上市公司年报陆续对外发布,火电企业赚钱能力明显不足的现实浮出水面,其盈利能力大大低于同属于电力行业非上市公司的国家电网公司。 电网利润超五大火电企业近两倍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对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华能)、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大唐)、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华电)、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国电)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电投)旗下25家上市公司年报或业绩快报中公布的利润总额进行统计,除4家暂未公布外,21家公司利润总额合计186亿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非上市公司的国家电网公司2011年利润总额533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8%,远高于五大火电集团。
分析人士称,从发电、上网、输配、销售的电力产业链看,各个产业环节上的利润并不合理,发电企业利润偏低。
电厂和电网利润的差距,已直接反映在基层一线员工的收入上。位于北部地区某发电企业的一线员工,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抱怨收入过低。该员工在发电厂一线工作已有3年,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而进入电网公司工作的同班同学,月收入已接近万元。
最让该员工不满的是,发电企业规划的一些项目,特别是风电项目发电上网,并不容易。“电网说电厂扩张太厉害,超出电网输配能力承载范围。 ”
电网垄断带来高利润?
受到火电企业亏损面不断扩大影响,火电厂与电网公司间的矛盾逐渐暴露,在产业链上重新分配利益蛋糕的呼声日益增多,火电厂将矛头指向电网公司的垄断。
2002年年底电力行业厂网分开之后,原国家电力公司被拆分为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归中央直属,属于国家电力调配部门。按地域分级,形成了中央直属五大发电企业: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截至目前五家发电企业占到全国发电市场近四成的市场份额。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黄海燕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直言,发电环节市场化程度较高,参与主体多元化,国家电网的垄断客观存在。
国家电网相关人士曾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电网企业生产的全网性、技术同质性,对于电网“资源高度统一运作”有内在的要求。全球一流电网企业普遍选择以“资源高度统一运作”为特征的集团化运作模式,即在接受政府严格监管的情况下实行自然垄断经营。
接近发改委的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虽然终端用户电价由发改委制定,但由于电网公司输配并未分离,导致定价部门发改委对电网的输送成本并不清楚。
电网公司对此并不认同,记者接触的几位电网公司员工均更愿意将利润增长归因为,电网公司的生产效率高,管理水平强,以及智能电网和特高压电的大规模建设。
需加速推进改革
近几年来,“市场煤”和“计划电”矛盾凸显,火电企业年年陷入大面积亏损。
2004年年底,国家出台了《关于建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意见》。黄海燕认为,“虽然两次启动煤电联动,部分消化了发电企业的煤炭涨价成本,但是电的体制矛盾远比煤复杂,加上电价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煤电联动’几度试水几度搁浅。 ”
她认为,现在在整个电力生产和供应的产业链条中,发电企业成为了矛盾焦点。在其上游有相关资源价格改革(例如资源价格放开和征收资源税等),由此带来的资源价格波动(特别是资源如煤炭价格的上涨)和提高的资源税费成本等必然会传导至发电企业,形成了所谓的“煤电之争”。
有分析人士将破解火电企业亏损的方向,指向电力体制改革。
自2002年国务院下发 《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明确电力体制改革的方向以来,除了厂网分开已经实现,主辅分离去年开始实施,其他的几项改革目标:输配分开、竞价上网等到目前都没有实现。
曾任电监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邵秉仁日前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力体制改革停滞不前,有企业利益的阻力,但主要还是政府推动不力,并表示现在电力改革领导小组名存实亡。
电监会主席吴新雄在年度工作会议上表示,2012年电监会将务实推进厂网分开、输配分开、理顺电价等电力体制改革,并将提出“十二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路线图。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