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不能只让民企喝汤,我们也要有肉吃。” 规模空前的光伏项目招标正在央企间展开角逐。8月10日,国家第二批大型光伏电站特许权项目招标,在北京国宏宾馆开标,40余家企业递交了135份标书,央企成为主角。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此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光伏项目招标仍将采取竞价方式,谁的价格低谁就可能胜出。不过,8月11日史立山再次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又否定了这一说法。
据悉,本次光伏电站招标共13个项目,总装机容量280兆瓦,是去年敦煌项目的28倍,相当于中国过去累积各类太阳能光伏数量的总和。8月10日进行的只是技术标开标,还未涉及价格。最令人关注的价格标可能在下周开出。
在去年敦煌1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招标中,英利与国投电力投出最低竞标价格——每度0.69元,远低于最终确定的每度1.09元。
由于目前招标结果尚未公布,究竟谁能胜出仍是一个未知数。不过,从此间公开的竞标企业名单不难发现,央企是这场光伏“圈地盛宴”真正意义上的主角。在当天公布的135份标书中,超过100份标书均出自央企或具有央企背景的企业,占比约八成。
根据记者初步统计,参与竞标企业主要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央企或有央企背景的企业;一类是地方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一类是股份制或民营企业。后者与“中央军”相比,数量悬殊巨大。有的项目几成央企包揽之势。
包括国电、中电投、大唐、华能、华电“五大豪门”,以及“四小龙”中的中广核、国投电力和国华电力,电力央企参与了所有项目的争夺,并成为“主角中的主角”。 由此推断,电力央企有可能成为最大赢家。其中,国电、中电投、中广核参与了全部13个光伏电站项目角逐,大唐、华能、华电、国投电力分别参与了10个、8个、7个和4个项目竞逐。
国电集团下属的6家分公司参与竞标,其他四大发电集团华能、大唐、华电、中电投等,均组成了不同规模的“集团军”协同作战。
“同属于一个发电集团的多家公司,同时竞投某一个项目的现象太普遍了。”一位参与开标仪式的民营企业工程部负责人在现场感慨,“他们中标的可能性增加了好多倍。”
电力央企集体发力使得参与竞标的民营光伏企业很快意识到,今年的招标“国家队来势凶猛”。 “央企不能只让民企喝汤,我们也要有肉吃。”有民营企业甚至在现场抱怨这次招标变成“一个基本全是国有企业玩的游戏”。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家进军新能源的中央企业——中国节能投资公司,也参与了8个、累计180兆瓦光伏电站的争夺。而之前传言的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大电网公司并未出现在开标首日名单之中。
8月11日,史立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证实,两大电网企业确实没有参与投标,而且也不在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
与之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的说法不同,史立山表示,此次光伏项目招标并没有设定最高电价限定条件,今年的光伏项目角逐可能趋于理性。
在谈到央企成为主角而民营企业参与较少时,史立山称,主要是民营企业以逐利为第一目标,觉得这些项目没有多少利润,不愿投。而国有企业更具社会责任感,在推进产业发展方面愿意做出牺牲和贡献。
业内人士认为,这次招标13个项目共获得了135份标书,相当于十取一,竞争虽然比较激烈,但并未出乎预料。业内专家分析,由于此次参与投标的企业以发电集团为主,这些国企或央企在技术方面不会拉开太大的距离,因此价格标很可能成为竞争的焦点,预计此次光伏招标价格区间将落在去年的中标价(1.09元/千瓦时)的水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