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以来,世界汽车业经历了三次明显的大迁移。综观这前三次大迁移,都出现了取代原有王者的新生力量,最终形成美国、欧盟、日本汽车业分庭抗礼的局面。那么,当今第四次大迁移,谁将崭露头角? 产业重心东移
今天,这一切似乎有了答案,中国将可望成为第四股力量。金融危机像一场特大风暴,瞬间冲乱了原有的格局。风暴过后,北美、欧洲和日本的几大汽车巨头都元气大伤,在本国和其他重要市场前景暗淡一片狼藉的时候,这些巨头财务报表上唯一的亮点来自中国市场。正是在中国的巨额利润,使一些巨头免于亏损的结局,于是中国市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各大跨国汽车企业在风暴之后重新进行全球业务布局的时候,竞相加大了对中国的参与和投入,纷纷提升其中国区公司地位,全球汽车业向中国转移已是大势所趋。
其实,近年来世界汽车业的重心一直在向东方转移。客观上,全球汽车业已经到了产业转移、新旧秩序交替的时候,只是原有的产业格局很难发生突然巨大的转变。从世界产业布局和中国国内的经济发展来看,当历史走到某个节点,即使没有这场金融危机,也会有别的事件引发汽车产业的大变动,金融危机不过是加快了进程。
和产业大转移的国际机遇相应,中国汽车产业也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谁也没有想到,中国车市去年销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仅仅只用了10年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半个世纪甚至更长时间的路。这也许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国内汽车业参与国际产业转移的一个信号。在过去的30多年中,已经多次出现过类似的全球产业转移,量变到质变的时代已经到来。众多中国汽车企业以自己的方式,推进着这一从大到强的历史进程。
天赐发展良机
目前,天时、地利、人和正在向中国倾斜。我们显然已无法怀疑,在中国经济崛起的同时,也将带来全新的汽车产业格局。在可能出现的这次大“洗牌”中,未来美国、欧洲位高权重的地位将不复存在或被削弱,随着他们对中国市场的日益倚重,中方汽车企业手中的筹码不断增加,这对中国汽车产业是一次绝好的发展机会。
每一次国际汽车产业转移中,新进入者都以低档车为突破口,如当年福特汽车畅销的T型车、大众汽车的甲壳虫、日本的节油低价家庭轿车,其后通过提升核心技术,来缩短与先进者的差距。而今天的大市场使中国汽车工业摆脱了只追求销量的初级阶段,追求品质、打造品牌成为本土汽车制造商的共同诉求。一些大胆的中国汽车企业开始考虑或重新启动进军海外发达国家的步伐,近期屡传华晨、吉利、长城、江淮汽车在海外设厂的消息。在海外市场上,中国汽车集团成为抄底海外汽车业的新生力量,吉利汽车在成功抄底澳大利亚最大变速器公司DSI后,又一举拿下福特汽车旗下的沃尔沃汽车。在一些跨国公司破产或被兼并的情况下,中国汽车企业还可以吸收利用诸如人才、营销网络和渠道等生产要素。在国内市场,中国车企也由被动转为主动,中方合资伙伴话语权大增。新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整车企业,一改50%持股地位的要求,并且支付了略高的溢价以求合资。
曾有业内专家表示,跨国公司对汽车技术的封锁越来越严。而在我国汽车行业内,很多新兴汽车或零部件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却苦于缺乏技术。全球金融危机无形中赋予这些企业引进、购买先进技术的机会——在经营困难的情况下,一些跨国公司难以为继甚至濒临破产。这些处于艰难境地的公司,有可能愿意出售或与其他公司进行技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