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珠海斗门黄杨山下的500千伏国安变电站成功投运。在交错纵横的珠海电网中,首座500千伏变电站的建成投产,将从根本上改善电网结构,大大提升供电能力,有效解决省网对珠澳输电断面的“瓶颈”问题。这是珠海电网建设史上的一次全新突破,也是珠海供电局创建国内先进供电企业,建设绿色电网的一个缩影。 政企携手 打通“关节”
“电力,服务全社会;反过来,电网建设也需要全社会的支持。电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因素,如果仅靠电力企业单兵作战,势必困难重重。”珠海供电局副总工程师兼工程建设部主任齐军告诉记者,珠海电网建设近年来之所以取得突破性进展,与政府支持密不可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甘霖,市委副书记、市长钟世坚,常务副市长刘小龙等多次率队对国安站建设进行调研,要求斗门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切实加强项目的统筹协调,并建立了“珠海电网建设绿色通道”。
与此同时,珠海供电局“内外突破”,结合2008年斗门供电局电网建设前期工作属地化管理的成熟经验,打响了第一炮。500千伏国安站投建一年多来,斗门供电局充分调动了各供电所的地域、人脉等积极因素,有效改变了电网建设的被动局面。该局和镇国土分局的工作人员几乎天天扑在配套线路工程施工现场,和当地村干部一起来到鱼塘边、田头上确定铁塔的方位和进场施工道路,协调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阻力。
厉兵秣马 加速建设
作为南方电网公司和广东电网公司2009年重点工程项目,也是珠海市“2009-2010年‘保增长、定格局’十大重点建设工程”中的能源保障项目之一,国安站在建设伊始,就被定位为“创省电力优质样板工程,力争国家优质工程”。
只是,从2月21日破土动工,到12月10日投运,短短10个月,要完成一个500kV变电站的建设任务,这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然而,珠海多年供电“瓶颈”的困局,企业、百姓对用电的呼唤,重抵千钧。“当年开工,当年投运。”珠海供电人在毅然承诺的同时,把国安站列为今年头等大事,要求各建设单位一定要站在事关群众生活、事关经济发展、事关稳定大局的高度,开足“马力”完成项目建设。
几个月来,超常规的强化施工组织机构建设,精心组织编制施工计划,调集精兵强将,超额配置人员,多工种滚动式推进已经成了这里的工作常态。而参建单位的施工人员也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激情,日夜兼程,全力以赴,每天早上7点多就开始施工,晚上到11点才收工,周末、假日从不休息,吃住都在工地,不少员工和施工人员甚至连续几个月都没回过家。
于是,珠海电网建设史将记住这些数字:2月21日至3月11日,18天,完成了单位工程放线、基础开挖、模板支护、钢筋绑扎和第一方混凝土浇筑;5月13日至6月20日,38天,完成48榀、最高吊装高度达38.5米的500kV构支架吊装……经过半年的艰苦奋斗,仅用了5个多月时间,土建工程已于7月开始交安,8月底全面完工,电气设备陆续进场安装。
12月10日,国安站如期投运,创造了省内同类变电站建设时间最短纪录。
安全管理 文明施工
“电力建设属于高危作业,安全生产是生命线。”虽然国安站的工期紧,工作量大、交叉作业频繁,用电作业涉及面广,但安全施工始终被摆在首位。为了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项目部定期与斗门区消防中队、局防疫体检中心加强沟通,分别进行了消防演练和应急救护演练。特别是对重要的或危险性较大的施工项目制定了对应的专项安全技术方案,保持了“五个零事故”的工程目标。
除了安全保障,记者在占地52280平方米的国安站工地见到的是整齐有序的施工环境。现场的工具、构件、材料按设计规划位置放置堆放,高度不超过1.5米。甚至连建筑废料都按金属、木材、混泥土等分类收集。作业区只允许对方当天使用的物料。由于地基进行了硬化处理,施工人员每天还要利用夜间对硬地化道路进行维护。难怪附近的村民都说,没想到建这么大的电站,比他们挖鱼塘还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