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和南汽重组合并的余波未消,不久前出台的“调整和振兴汽车产业规划”又将国内汽车业的兼并重组提上了日程。“规划”提出,加大国内汽车的兼并重组力度,占全国汽车销量90%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将由目前的14家减到10家以内。一石激起千层浪,业界纷纷讨论新的一轮兼并重组热潮,对国内汽车产业有何影响。兼并重组对于我国汽车业到底是利还是弊,兼并重组如何政策和市场之间取得平衡呢? 兼并重组势在必行
此次“调整和振兴汽车产业规划”将汽车业的兼并重组提高到了政策的高度,可以看出国家对于汽车行业整改的关注。国家下定决心从政策上推进兼并重组,反映出汽车业已经出现了许多问题。国内汽车业虽然经历了连续的高速增长,但是很多问题被高速扩充的市场容量给掩盖。去年爆发的国际金融风暴给国内车市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国内汽车业存在的各种问题都暴露了出来。
结构性问题是一直困扰着国内汽车业的重大问题。国内整车企业超过150家,按企业集团统计大约80多家。车企虽然数量众多,但是规模和核心技术能力却与国际汽车巨头相去甚远。丰田一个企业的销量甚至接近了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汽车销售区域的总和。实力悬殊的中国汽车要想在国际市场广泛参与竞争,就必须通过重组合并形成合力,促成汽车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增强竞争力。
目前,国内汽车业资源过于分散,没有形成整合的实力。企业合并重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整合优势资源,形成合力,打造集中的产业集群,使之成为规模、专业,并具有灵活性高、抗风险能力极强的独立大个体,这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向。中国的汽车企业与外国企业最大的不同就是缺乏整合,没有形成系统、灵活的竞争优势,过于分散的资源布局弱化了发展进程,拉大了与外国大汽车企业的差距。
所以,借着国际车市面临大洗牌的机遇,国家以政策导向的方式促使国内汽车业加速兼并整合。规划提出,未来3年内国内年销量200万辆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要达到2-3家,超过百万辆的达到4-5家。支持大型汽车企业集团进行兼并重组,支持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鼓励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在全国范围内兼并重组,也支持北汽、广汽、奇瑞和重汽区域性兼并重组。
提高核心竞争力是整合关键
为了我国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汽车业的兼并重组已是必然之路,但是此次政策主导的兼并重组却不宜单纯的拼凑,而是应该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主要目标。
虽然汽车业的涉及行业面广,规模效应十分重要,但是一味地追求规模,将很多不相干的车企盲目拼凑,反而会使兼并重组的效果大打折扣。因为对于车企来说,本身的核心竞争力,即产品的研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旗下资源的整合能力是十分关键的部分,切实通过兼并重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是整合的目的。所以,汽车业的兼并整合应该深入分析各车企的优势和劣势资源,将能够产生互补效应的车企整合到一起,扩大企业所占有的资源,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兼并重组的效应。
此外,由于我国汽车市场还处于发展中,真正处于经营困境的大型企业并不多。因此,企业本身重组的需求并不迫切。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政策就可能成为兼并重组的重要“推手”。而由于现实中企业的问题很复杂,如果单纯通过政府的推动,不仅可能会因牵涉到太多方的利益而使重组搁浅,更可能会因各自利益的不同而使得整合后的企业貌合神离,使兼并整合的作用大打折扣。
因此,政策推动的兼并整合,应该将着眼点放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且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应该在企业兼并重组的过程中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而不是直接出面强行“撮合”。
产业格局将发生改变
既然明确了国内汽车业将要走兼并重组的路线,那么我们就不妨猜测一下日后产业格局将在“兼并重组”的引导下有何种变化。
据统计,2008年,国内销量排名前10位的汽车生产企业依次是: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奇瑞、华晨、哈飞和吉利。2008年,上述10家企业共销售汽车782.01万辆,占当年中国汽车销售总量的83%。在前10大汽车集团中,只有上汽、一汽和东风三大汽车集团的销量超过了100万辆,2008年三者的销量分别为172万辆、153.29万辆和132万辆。规划指出,“未来三年内国内年销量200万辆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要达到2-3家,超过百万辆的达到4-5家。”所以,目前看来上汽和一汽均有望凭自身发展达到200万辆的门槛,而东风则只能是通过并购达到目标。
再来看规划中销量超过百万辆4-5家的车企。此前也传出了北汽、广汽要收购福汽、长丰,哈飞和昌河整合、长安收编昌河的消息。如果这一切都能成行,那么长安、北汽、广汽等则有望冲击100万辆。日前,坊间传出奇瑞和江淮两家越走越近的消息。如果奇瑞和江淮合并也有可能达到100万辆,这样,年销量100万辆规模左右的车企就达到了4家。
可见,在兼并重组的大旗之下,国内汽车产业的格局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届时中国车企的实力也将比今日上一个大台阶。
来源: 新闻晨报